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环境与长期增长:历史与前景

宏观经济环境与长期增长:历史与前景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高增长没有再现,人们意识到原因不是外部的,而是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发生了转变。政界和学界基本形成共识,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即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中国人口结构的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性的变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10年GDP翻番需要年均增长7.2%,这一增速仍属于高速增长范围。

宏观经济环境与长期增长:历史与前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呈下行走势。数据显示,GDP增速从2007年二季度15%的高点,降至2017年一季度的6.9%,降低了8.1个百分点(见图2-1);同期名义增速降幅更大,从23%降至12%。起初人们以为中国经济的下行是暂时的,是外部冲击造成的暂时减速,会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复苏逐渐恢复高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高增长没有再现,人们意识到原因不是外部的,而是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发生了转变。政界和学界基本形成共识,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即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

图2-1 2000年以来GDP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CEIC数据库有关指标计算。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就是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动,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开始下降。统计数据显示,1992—2010年我国劳动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从66.2%上升到2010年的历史最高点73.9%,2011年转入下降通道,2015年下降到了73%。不仅如此,2014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也出现了萎缩,未来一段时期,劳动人口比重可能会加速下行。(www.xing528.com)

中国人口结构的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性的变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劳动人口比重是决定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意味着负储蓄人口以相对较快的速度上升,国民总储蓄率趋于下降(见图2-2),进而会引起投资增速和经济增速的降低。因此,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动是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根本原因。

图2-2 1990年以来的劳动人口比重和储蓄率

资料来源:根据CEIC数据库有关指标计算。

2012年中央提出“双倍增目标”,即到2020年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第一个百年目标)。10年GDP翻番需要年均增长7.2%,这一增速仍属于高速增长范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实现双倍增目标的难度相当大。2011—2015年GDP增速比较高,年均达到了7.5%。由此可以推算,要实现GDP倍增目标,2016—2020年GDP年均增速不能低于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