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这两个目标,一国政府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有需求调节政策、供给调节政策和融资政策。其中,需求调节政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支出调整政策,又称为支出增减政策,此即通常所谓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旨在影响经济中总需求水平的财政和货币政策。②支出转换政策,其意图是改变支出的结构,如汇率贬值的目的是改变购买本国商品的支出和购买外国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③直接管制政策。
(一)需求调节政策
1.支出增减政策
支出增减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这类政策主要包括财政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政策。如政府开支增加,或税收减少,则一国实行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会通过乘数效应促使国内产出和收入增长,并导致进口增加。如果政府开支减少,或者税收增加,则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这会导致国内产出和收入水平下降,并导致进口下降。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一国的货币供给并影响利率来发挥作用。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则货币政策就是宽松的或者是扩张型的,这会导致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并使进口增加。同时,利率降低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外流。同样地,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供给减少及利率上升。这会导致投资下降、国民收入和进口水平下降,同时导致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增加。
2.支出转换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主要是指汇率政策,政府通过改变汇率,使支出由国内商品转移到进口商品上。或者由进口商品转移到国内商品上,以维持或达到国际收支平衡。比如说,本币贬值会使对国外商品的开支转移到国内商品上,这会导致进口减少,因此会改善国际收支。但同时它也会导致国内产出增加,而产出增加会引起进口上升,从而抵消部分国际收支的改善。本币升值会使对国内商品的开支转移到国外商品上,从而会减少一国国际收支盈余。但同时它也会减少国内产出从而导致进口下降,这又会部分抵消币值上升的结果。
3.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以及其他限制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措施,这些措施本质上也属于支出转换政策。但不同之处在于,直接管制政策是针对特定的国际收支项目的,而汇率政策是一种同时作用于所有项目的普遍性控制。具体来说,汇率和关税政策是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自由化的今天,直接管制是不被提倡的一种政策工具,因而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是实现经济内外均衡的最常用的手段。
(二)供给调节政策
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包括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供给政策的特点是长期性,在短期内难以有显著的效果,但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外均衡创造条件。
1.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产业结构规划,一方面鼓励发展和扩大一部分产业,另一方面对一些产业部门进行调整、限制,乃至于取消。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目的,在于克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的障碍,使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能适应世界市场的情况,从而达到减少乃至消除结构型的国际收支失衡。(www.xing528.com)
2.科技政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发挥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科技政策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推动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一般是从一国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实现的。从内部看,主要是重视和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重视技术教育、鼓励技术发明和创新,使原有的传统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从外部看,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原有企业或新建企业直接采用国外先进生产方法或工艺,代替传统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技术。政府应在这两项工作中都发挥指导作用,引导企业实现技术进步。
(2)提高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现代管理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它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的重点在于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改进管理手段,培养企业家阶层。
(3)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运用科技进行管理的主体。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真正制约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不只是物质资本和技术,而是缺乏人力资本优势,低下的劳动力素质是无法对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使用和管理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增加投资强度,调整教育结构,改革教育体制,鼓励国际交流,从而最终提高本国劳动力的素质。
3.制度创新政策
制度创新政策是针对经济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而提出的。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不少国家都存在大量规模庞大、效率极其低下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由于体制不合理而对市场信号反应迟缓,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经营状况极差,常常只能依靠国家的大量财政补贴(隐性的或显性的)予以维持。如果经济中存在的低效率有普遍的制度性原因,进行制度创新就显得非常必要。制度创新政策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度改革,包括企业创立时的投资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富有活力的、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始终是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基础。
(三)资金融通政策
资金融通政策,简称融资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从一国宏观调控角度看,它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对外部均衡调控的首要问题是“融资还是调整”。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临时性的、短期的冲击引起的,就可以用融资方法弥补,避免调整的痛苦;如果是中长期因素导致的,那么就势必要运用其他政策进行调整。可见,融资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替代性。比如,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一国政府既可以采取支出型政策来加以调节,也可以采用融资的办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办法来加以调节。在逆差额既定的情况下,较多使用资金融通;反之,便可较少使用资金融通。总之,融资政策是在短期内利用资金融通的方式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以实现经济稳定的一种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