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订版序言》:全书改造重组的因由与感谢

《增订版序言》:全书改造重组的因由与感谢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第二版对第一版没有什么重要的变更;第三版对第二版,也止于在解放后新版序言中,就全书的内容,提出了三个需要自我批判揭露的缺点,但并不曾把它纠正改造过来。其次,为了在尽可能范围内,改正我在解放后新版序言中提到的三个缺点,我把原书第一篇全面改写过了。全书经过了这一次的再组织和增订,那篇解放后的新版序言就成为不必要了。这个增订本在校订修正过程中,得到厦门大学陈可焜同志不少的助力,特此志谢。

《增订版序言》:全书改造重组的因由与感谢

本书原名《中国经济原论》,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初版,由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在福建发行。新版于一九四七年七月改由上海生活书店印行。解放后,由三联书店发行第三版,作为解放后的第一版。一九五一年四月又印解放后第二版。所以,就出版的全过程讲,现在这个版本,就算是第五版了。[1]

第二版对第一版没有什么重要的变更;第三版对第二版,也止于在解放后新版序言中,就全书的内容,提出了三个需要自我批判揭露的缺点,但并不曾把它纠正改造过来。这个版本,大体上可以说是对于那个认识的实践。虽然订正的地方能否完全补救原来的缺点,还是颇有问题的。

首先,我认为《中国经济原论》这个书名,对它所研究的对象或内容来说,是有些含糊笼统的。如其说在反动统治下出版的当时,不含糊笼统是不行的,今天就有必要顾名思义地明确限定它的范围。日文译本题称为《半殖民地经济论》,那就今天日本社会经济来说,也许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意义。但半殖民地经济是把早在解体中的封建生产关系作为它的基础,而我们现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斗争任务,也正好是针对着这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因此,我觉得,把书名改称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就不但就内容上讲是妥当的,并且还在今天世界反殖民主义的高潮中,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其次,为了在尽可能范围内,改正我在解放后新版序言中提到的三个缺点,我把原书第一篇全面改写过了。原书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不曾把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全轮廓,它的历史,它的特点,扼要地叙述出来,以为后面立论的张本,这是唯物史观地处理问题的基本要求,我在前没有这样作,现在在第一篇第一章中专讲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企图借此把原来表现在方法论上的缺点改正过来;原书的第二个大缺点,就是对于当时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展开的论战,虽然隐约地触到了思想上的两条战线,可是第一,没有很明确地把那种论战和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考察;第二,没有把当时革命阵线方面的毛主席的指导理论,在适当的场合指明出来;第三,没有把买办经济学者们反对中国社会改革并一味为封建买办官僚统治阶级辩护的各种谬论加以揭露;特别是第四,没有好好处理孙中山先生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往往为了故意转移视线,对民生主义作了一些不妥当的渲染,这样,就不但有些混淆视听,并还把中山先生的本来面目弄模糊了。对于所有这些值得检点的错误,都分别有所改正。至于研究的体裁和方法,由于有的同志曾经直接间接表示过不同的意见,以为写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采用以商品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论述程序,似乎不妥。但一方面因为我的学力限制,还想不出一个适合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研究体系,同时也因为在采用这个论述程序的过程中,并不曾怎样感到论点不易发展,所以,关于这一点,一时还不能有很好的交代。一个已经大体定型了的著作物,是极易叫作者安于惰性的。

原书正文共八篇,讲到中国社会的经济恐慌形态为止;在解放之初,我又就抗战结束前后十来年间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走上绝路的全运动过程,加以综合研究,写出《旧社会生产关系下的诸经济倾向的总考察》,作为解放后新版的一个附论。在这次整理校订当中,我觉得许多同志主张把这篇作为结论的意见,是值得采纳的。在第一篇导论中,讲述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研究上的两条阵线,而在最后第九篇结论中讲述“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生产关系下的各种经济倾向的总考察”,这样,全书的结构,便像完整了一些。

再次,我要谈到本书附论的问题了。

第一版原有五篇附论,即《中国商业资本论》、《中国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间的流通问题》、《中国公经济研究》、《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中国经济学界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我个人是比较重视这几篇附论的。而印第三版时,我尊重三联编辑部同志的意见,把后三篇取消了,《中国公经济研究》那篇的论点,还有些欠斟酌,我觉得不附进去也好;但《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和《中国经济学界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中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研究中国经济的理论张本,那在目前,也许还有不少的现实意义;那多少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那些经济学者在抗战前后发表的许多为统治阶级辩护的“高见”,究竟是依据怎样的思想方法写出来的。除了这四篇外,我还把一九四七年为上海《文汇报》写的一篇题称为《中国官僚资本之理论的分析》的文章,也作为附论,放在最后面,那应当可以补充我在“中国社会的资本形态”中,对官僚资本这个突出的形态没有给予足够的篇幅来加以分析的缺憾。

全书经过了这一次的再组织和增订,那篇解放后的新版序言就成为不必要了。(www.xing528.com)

在最近,本书的日译本上册已寄到我手里,那是在日本的进步人士组织的中国经济研究会的指导下翻译的,他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我写一篇序文,我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论坛上展开的关于日本社会性质再认识的论争的情况,极善意的提出了我的看法。我根据我们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统治的体验和在本书中的理论分析,认为日本今日的社会经济性质的讨论,离开了美国帝国主义正在从各方面把它变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残酷现实,就是不实际的。他们非常同意我这个看法。所以,我把这篇序言附在这里,看一个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变成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究同一个半封建国家变成一群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显出了哪样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的特点。

全书的基本论点,是运用《资本论》中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和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原理和规律来展开说明的,但在解放以前,为了规避反动统治检查的麻烦,多半是分别用经济科学或伟大的经济科学家指示我们一类语法,来表明它们是出自《资本论》或卡尔·马克思的教导。关于这点,我觉得只须概括地指明一下就可以,不必要逐一改正过来。此外,有几处引用的材料,只提到某人在某书某杂志论文中如何讲法,没有把出版物的版本页数详注出来,一时又不易查出,这是准备随后查明补正的。

这个增订本在校订修正过程中,得到厦门大学陈可焜同志不少的助力,特此志谢。本书虽然经过这次修订,仍恐有不少错误缺点,我是竭诚希望得到专家同志们的教正的。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注释】

[1]据各版本版权页所示,《中国经济原论》共有6个版本,即1946年1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初版,1947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新版”(版权页称为“初版”),1948年3月上海生活书店重印发行新版(版权页称为“再版”),1950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解放后第一版,1951年4月三联书店重印发行第二版,1957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增订版”,并改书名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详见本卷附录)。——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