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处南亚,濒临印度洋,无论是在陆路或是海路上,都居于亚欧非大通道上的中间位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堪称重要国家之一。经济上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新兴大国,且仍处于上升周期中。政治上印度作为南亚头号强国,具有一定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印度的实力地位决定了其能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较大影响。毫无疑问,在这一问题上中印如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那么,印度因素将成为积极动能;反之,如果印度心存疑虑甚或拒斥阻挠,将成为消极动能。
(一)打造全球制造业中心
2014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推出“印度制造计划”,旨在为制造业积极引入外资,借此将印度转型为全球制造中心。受惠于“印度制造计划”,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流入该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616亿美元,较该计划推出前20个月增加了46%。截至2016年3月,印度的累计外商直接投资达2 890亿美元,年增长16.1%。
截至2015年底,毛里求斯是印度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地,累计达937亿美元,占总额34%,其次是新加坡(431亿美元,占16%)以及英国(227亿美元,占8%)。服务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最多(481亿美元),其次是建造业(242亿美元)以及电脑软硬件业(204亿美元)。
2016年首3个月,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3 570万美元及3 190万美元,累计总额分别为14亿美元及19亿美元。
(二)中印两国关系螺旋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两国经济贸易发展随两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而跌宕起伏,由20世纪50年代起的互助互惠,到中间停滞14年,再到80年代两国经贸恢复,90年代之后贸易增长加速,近年双边贸易总额不断扩大,2011年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近两年印度也跻身中国贸易伙伴前十,2015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增加到1 000亿美元。
“一带一路”构想的主要目的是在已有贸易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共建合作发展的区域化创新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两国互补性贸易合作将迎来新的契机,有利于进一步发掘两国内需潜力,寻求经济发展新方向,为抵御未来风险,促进行业升级奠定基础。
(三)中印经贸合作格局(www.xing528.com)
中国和印度素有中国龙和印度虎之称,两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中印两国有着不同的要素禀赋,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面临的相同处境使得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互利性远大于竞争性。中国和印度都是WTO成员国,两国之间加强合作、发展经贸关系、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既符合WTO的精神,也有利于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因此,双方应当保持合作避免竞争。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中印两国未来应在IT产业、机电产品、旅游业、工程承包以及资源开发经营等方面加强合作。
1.贸易总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商务部综合司国别统计数据显示,中印贸易总规模1990年只有2.6亿美元;2000年快速增长到29.1亿美元;2004年达到134.8亿美元,突破百亿大关;2013年顺差飙升至314.1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都在增加说明两国贸易呈现出更密切态势,虽然我国在这几年间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贸易逆差,但是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两国贸易基本呈均衡扩大之势。
2.经贸结构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世界银行曾研究分析,中印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在第二、第三产业上的差异很大,在制造业方面两国之比是50.9∶26.9,在服务业方面两国之比是33.2∶48.2,表明印度制造业不及中国,但软件业和与之配套的服务却较中国有优势。因此总的来看,中印两国企业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之中的合作有非常大的互补性。与此同时,中印贸易有明显的竞争性。由于地缘关系,中印具有相似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经济和技术水平差距小,国家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差不大,对产品的需求结构和档次类似。因此,中印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进出口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经济贸易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竞争性。
3.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
虽然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总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较小。印度只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很小一部分的比例。10多年间,两国间贸易额从2002年的49.5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706亿美元。但中国2014年全年对外贸易额高达4.3万亿美元,中印之间贸易额占比还不到2%,这与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市场的实际地位不相称,也说明未来双边贸易继续增长的空间非常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