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是作为弥补对外贸易方面不足而产生的一种国际经济交流方式,目前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程度日益加深,如对外投资不仅影响对外贸易的流向、规模以及结构等,还影响投资国的贸易条件和出口市场的规模。但是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关系究竟如何主要取决于二者之间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在中国,对外投资对贸易产生的效应主要有:出口创造效应、出口替代效应、进口创造效应和进口替代效应这四大类。
(一)出口创造效应
1.中间产品的出口增长
其具体表现在产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出口增长上。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主要还是绿地建设,即在海外新建子公司,由于在经营过程中与其他子公司发生业务整合等活动,由于考虑合作的稳固性和长期性,一般会从投资国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所需中间产品,直接提高了投资国中间商品和资本品的出口,这方面最主要的体现者是以寻求资源和市场为主的对外投资企业。如寻求资源型的企业在他国开采能源资源过程中不仅会增加对投资母国相关挖掘器械、采矿设备等产品的出口,还会伴随着这些能源资源不断运输回投资母国,增加母国关于资源能源加工或制成品的出口。同时,寻求市场型的对外投资企业通过扩大国外产品的消费市场,直接带动了投资母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甚至还会间接带动原材料、器械设备、加工组装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业的出口。
2.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长
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主要体现在寻求技术型对外投资企业中,我国企业由于缺乏高新技术以及创新资源,而加大对如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技术研发地进行投资,以期获得所需技术和智力资源,提高母公司的相关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使得相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得到提高;在母国还会通过企业间、上下游间的扩散效应使得相关企业以及产业的技术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增加母国的出口竞争力,并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和提升贸易结构。如中国的一些航天航空、电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大型企业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而展开对外投资。
(二)出口替代效应(www.xing528.com)
这种类型的对外投资主要体现在以转移投资母国生产能力为主的企业上。例如,在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将产品生产基地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生产出产品后直接在国外销售以及转移到其他国家销售,其实这会部分抑制我国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甚至间接阻碍与此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东道国也会通过学习该企业生产工艺和管理技能,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又会进一步降低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更甚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相关产品进行高力度的反倾销调查,只能迫使国内相关企业将国内生产的基地转向国外,以规避严苛的调查标准,这也是对我国国内产品出口替代的一种方式。然而,这部分对外投资企业虽然生产在国外,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仍取之于国内,这也可能促进国内原材料的出口,抵消部分贸易替代效应。但总体来看,在我国,这种效应大小还不确定。
(三)进口创造效应
进口创造效应在以效率寻求型、资源寻求型以及技术寻求型的企业中均可体现,例如在中国,首先当国内企业以获取更高的效率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其所产生的贸易效应将是进口创造效应。国内企业可将企业生产活动放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获取相对国内价格更加低廉的生产要素等资源,接着再将该产品进口国内,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增加我国进口规模,即进口创造效应。其次,寻求资源型对外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具有这种效应,比如,其如果在其他国家获取所需资源能源,并将相关产品转回国内销售,就会直接增加国内对他国能源资源的进口需求,带来进口创造效应。再次,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也将会带来进口创造效应,它通过并购其他国家的高技术企业和研发部门,或者以合资设立研发公司等形式,利用当地生产工艺和高科技生产出相关中间产品,再以贸易的形式将其出口进入我国,使得我国在获得高技术产品的同时,增加我国企业进口规模和速度。
(四)进口替代效应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会产生进口创造效应,即增加本国进口,还可能产生进口替代效应,即降低本国进口规模。首先,假如中国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等中间产品从国外进口获得,在将生产基地转移该国时,可以直接从当地购买所需原材料,这样将会减少中国中间品的进口规模。例如,在效率寻求型企业中,企业一般追求更高效的生产经营,当其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比在国内进口原材料生产更有效的国家时,必将会降低中国相关原材料的进口,产生替代效应。其次,假如中国企业本来是以进口高技术含量的中间品进行生产活动的,后改为在国外并购相关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或研发机构,又或者建立高新技术合资企业,直接获得该地的高新技术产品,也会导致中国相关进口规模的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