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6亿人口、海陆交汇之处的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区域,南亚地区的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基本都以农业为国家经济基础,多个国家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表2-4、表2-5)。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南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累计122.9亿美元,南亚国家累计在华实际投资8.9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南亚国家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也是南亚一些国家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5]
表2-4 截至2014年南亚部分国家基本概况
表2-5 南亚部分国家产业概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整理。(www.xing528.com)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南亚其他国家与印度相比,尽管在人均收入及发展状态上与印度差距并不大,有的甚至还超过印度,但在领土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与印度相去甚远。作为南亚的主体国家,印度的态度决定了“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地区的总体效果。从现实来看,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具潜力的市场,而且得益于低油价、国内改革及投资增长等因素,印度2013—2015年GDP增长率为6.64%、7.24%和7.55%,[6]已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型新兴经济体,所以“一带一路”倡议要在南亚有所作为,应当首先积极推进与印度在相关合作领域的协调与对接,同时进一步挖掘其他经济体经贸合作互补性,夯实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
一是加强产能的国际合作。除印度服务业和马尔代夫旅游业占据优势之外,其他国家主要以农业、服装纺织业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完备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南亚国家面临发展工业、提升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我国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在22大类工业品中,7大类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这为煤炭、石化产业、钢铁、水泥、光伏等工业品和大型机械、电工电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向南亚的输出提供了机会。特别是2014年以来油价下跌使贸易条件改善,政策改革促使南亚国家的工业和投资活动回升,这将为中国与南亚加强贸易合作、实现双赢提供机会。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南亚主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家普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连续性较差以及能源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以印度为例,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2015)》,印度基础设施竞争力在144个国家中排名第87位,在金砖国家中排名垫底。我国基建产业链完整,多年海外建设已形成丰富的投资和贸易经验,在国际市场已经形成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当前正面临难得的拓展南亚市场的历史机遇。
三是加强互补产业的贸易合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各有侧重,但具有大力发展工业的共同特征。以印度为例,它的特色发展战略是以信息科技推动的服务行业为主导。在软件、商业外包、多媒体、网络管理和系统得以整合的同时,也造成制造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印度当前主要是凭借资源和成本优势来发展基础制造业。而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制造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制造2025”提出要在十年内将劳动密集的低端制造业转型为机器人、互联网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印度制造业低起点的定位,为两国互补产业贸易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可加快中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低技能制造行业向该国转移,另一方面也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技术和产品向印度输出提供了契机。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工业基础均较为薄弱,对外贸易以出口资源型产品、农产品和皮革纺织产品为主,在与中国贸易合作上具备与印度类似的合作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