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富:劳动异化与私有制的本质根源

财富:劳动异化与私有制的本质根源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7〕这种财富的异化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下异化劳动的必然表现。在马克思看来,财富的本质异化表现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异化劳动就是异化了的人的本质。只有认识到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并从人类发展的本质即人类劳动及其发展入手,才能解决异化和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问题。

财富:劳动异化与私有制的本质根源

在厘清马克思财富概念和财富本质之后,我们回到上一节中谈到的问题,财富的起源亦即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作为人的劳动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却反过来成为异己的力量统治和支配着人类社会,这种财富的本质异化根源何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前途中有没有可能从这种不平等中逃逸?马克思以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人体解剖”作为研究古代社会财富“猴体解剖”的钥匙。

在马克思看来,财富是劳动创造的,但是劳动不能单独构成财富的源泉,它始终是在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下与劳动对象相结合。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一定比例生产的”〔56〕。他指出:“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57〕这种财富的异化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下异化劳动的必然表现。

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本主义为基本立足点提出了异化批判理论。所谓“异化”就是指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其自身活动产生的结果成为自己的对立面,并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反对和支配着主体自身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在马克思看来,财富的本质异化表现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异化劳动就是异化了的人的本质。作为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并不是马克思抽象的预设,而是从现实的经济事实出发,在资本主义劳动的异化的、否定的形式中,去发现和把握它积极的、肯定的原初形式。由此出发,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分析,抓住工人及其劳动产品的异化这一经济事实,揭示了工业社会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异化,使得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二是“劳动过程的自我异化”,劳动不是劳动者的自我活动,而是成为异己的东西使劳动者感到不幸;三是“类本质的异化”,劳动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使劳动贬低为维持个人的动物生存的手段,使劳动者沦为经济动物;四是“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造成彼此的对立与斗争。这种劳动仅仅被视为增加财富的手段,劳动者仅仅被视为“工人”而不是作为“人”来看待,在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被完全破坏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全面否定,使人完全沦为异化的存在物。(www.xing528.com)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及《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解剖,从生产过程和制度层面探究异化的深层根源。他写道:“劳动的客观条件对活劳动具有越来越巨大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就通过这些客观条件的规模而表现出来),而社会财富的越来越巨大的部分作为异己的和统治的权力同劳动相对立。”〔58〕马克思指出了资本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条件与劳动相异化的状况,这种矛盾“在于巨大的物的权利不归工人所有,而归人格化的生产条件即资本所有,这种物的权利把社会劳动本身当作自身的一个要素而置于同自己相对立的地位”〔59〕。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或私有制只是人的本质即劳动的外化和异化的产物:“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60〕他认为国民经济学家把私有财产不加批判地当作理论前提,把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和资本与土地的分离认定为不变的经济事实,这正是财富异化的症结所在。

只有认识到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并从人类发展的本质即人类劳动及其发展入手,才能解决异化和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问题。他说:“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异化劳动同人类发展的关系问题,也就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因为当人们谈到私有财产时,认为他们谈的是人之外的东西。而当人们谈到劳动时,则认为是直接谈到人本身。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