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剩余产品出现以来,围绕着剩余产品的所有权而展开的争夺就始终没有停止过,人与人的“种内斗争”主要就是从财富的争夺开始的,暴力强权的权力斗争使得阶级统治的国家逐步形成、私有权概念逐步确认,这也成为了原始剩余产品向私有财富转化的又一重要力量。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述的财产公有的理想国度,它的衰败一定与对财富的贪欲和争夺有关,因为所有战争都是为了得到钱财而发动的。〔27〕
早期的人类对财富的权利大多源于自然财产权,即首先发现、占有、使用的人拥有对财富的所有权。采猎时代,首先采猎到食物的人就自然是它的主人;农耕时代,首先发现无主地并种植或开荒耕地者就是这块土地的拥有者;畜牧业时代,首先发现并使用牧场的牧民就是这片牧场的主人。然而,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和人类的无限欲望,自然财产权自然会受到暴力和强权的挑战,剥夺与被剥夺、占有与被占有、平等与不平等充斥其间的历史过程,所以霍布斯才将人类的自然状态看作是“人对人像狼一样”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28〕在斗争中胜出的一方成为财富的主人,弱小的失败者就被迫妥协、出让部分所有权或彻底丧失对财富的支配权,甚至连自身的支配权都失去,沦为强者的奴隶。围绕着剩余产品的争夺,逐渐使财富的观念成为古代人头脑中权力的欲望和现实中的剩余产品不平等的占有关系以及人对人的奴役和依附关系。正如凡勃伦〔29〕所说,拥有财富在本质上是战利品的性质并被赋予荣誉,这直接导致“所有权”意识的萌发:首先是妇女,其次是奴隶,再次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此时的财富特指被私有化、产权化的“有形财产”。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积累形式的两极分化,氏族公有制度开始瓦解,不平等地对待剩余产品使得具有私有产权性质和社会属性的财富伴随着人类第一个不平等的阶级社会奴隶制国家而诞生。一方面,一些担任社会公职的人,如氏族酋长、祭司、军事首领等,利用职权便利侵占了一部分剩余的公共财产,或是利用氏族冲突、部落间的战争攫取财富,形成了氏族显贵;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剩余产品占有的不平等现象出现了,一些拥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氏族家庭成为氏族内部的富有者。这些氏族显贵和富有者逐渐形成了奴役战俘或穷人的奴隶主阶级。(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使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社会组织结构也朝向土地私有制的方向转化,原始公有制内部开始出现家庭私有制的萌芽:“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完成的,是与对偶婚制向专偶制的过渡平行地发生的。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了。”〔30〕农业社会的发展使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使得奴役战俘或由穷人来提供剩余产品成为了可能。
随着使用奴隶的制度的产生,私有权概念得以确认,人类由此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相互对立的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因为毕竟人从自然力中争得了一定的自由,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同时也为发展人类文明积累了财富并开辟了道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进步是以牺牲原始的平等关系而代之以人与人之间残酷的剥削压迫的阶级关系为代价的。可以说,早期财富的形成是阶级形成的明证,是社会私有制产生的根据,也是社会不平等起源的度量衡。〔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