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马克思的《资本论》发表迄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世界财富图景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其中闪耀的哲学思想,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语境下,马克思对资本历史命运的哲学批判更具有重大当代价值;马克思提出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结合当下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对资本全球化中的财富幻象作出新的分析与批判,从而创新马克思的批判理论指明了方向。本书试从探讨作为反思对象的财富范畴入手,澄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在当代的重要时代意义,揭示财富幻象隐蔽的虚拟财富本质及其与真实财富的关系,分析财富幻象的主观性构成及其家族相似,考察财富幻象生成的现实状况,力求遵循史论结合、理论联系现实、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文献研究方法。
具体而言,本书力图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一是系统方法,本书的观点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建立在考察财富观念嬗变中的各种社会、经济、技术、政治、文化力量之间的复杂性关系上,即放在一个系统中考察,试图超越单一的经济领域的研究;二是动态考察,本书特别关注社会历史中特有的动态变化,运用实践生成论的思维方式,并竭力避免追求绝对的确定性,在运动变化的世界之外设定一个不动不变的永恒的本质世界,即预定论的思维方式;三是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本书力图从具体的现实分析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分析,把生动的现实背后深刻的内涵揭示出来;四是比较的方法,通过对问题分析的比较方法的运用,澄明相互关联、类似或相异的现象、概念。
全书除了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意义和相关研究综述并对文章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进行概述的第一章绪论部分外,主体共包括五章内容:第二、三章,主要是从马克思理论的重要遗产的角度,对哲学语境下展开财富的讨论做理论基础的梳理。第二章“作为反思对象的财富范畴”,首先从横向的学科比较探究经济学、法学、哲学对财富范畴的解读,并从中框定对财富范畴及其幻象进行哲学反思的问题域;然后从纵向财富进化史考察财富观念的起源,并指出私有制下财富观念的起源亦即社会不平等的起源,而究其根源则在于财富的本质异化,并由此揭示出财富创造实践所表征的人的自由与发展的二律背反状态。第三章“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要义”,主要对马克思理论中蕴含的丰富的财富思想从最初萌芽、发展历程到理论体系作了系统梳理,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等重要文本解读,揭示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独特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6〕的哲学意境和人学旨趣。第四、五章主要是从财富幻象的产生、表现形式和影响的角度,对财富幻象进行全面地系统阐述。第四章“财富幻象的逻辑生成”,主要分析了货币幻觉,把作为形式因的财富理解为是质料因的财富并具有了吞噬一切的力量;探讨了“幻想的资本价值的积累”〔7〕,把作为财富特殊形式的资本当作自我增殖的普遍永恒的财富;阐述了信用幻象作为实际财富的纯粹幻影源于拜物逻辑的衍生和其背后真实的财富争夺。第五章“财富幻象的家族相似”,从三个方面对产生财富幻象的主观性构成精神要素做了系统地梳理:一是近代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导致的自由主义经济理性和科学技术工具理性的非理性崇拜;二是主体性哲学的思想变迁,从主体性哲学到主体性资本的逻辑牵引;三是经济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到现代社会欲望的发现与不断膨胀,进而转化为现代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第六章“财富幻象的本质”,主要从财富幻象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的关联入手,探讨虚拟财富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虚拟财富的扩张本质与正负效应,分析了当代金融危机的根源,阐明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构建科学的财富观的重要意义。在第七章结语部分,总结了作为反思对象的财富范畴及其幻象的探析与澄明,对于我国建立科学财富观的启示,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注释】
〔1〕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182页。
〔2〕罗伯特·J.希勒:《非理性繁荣》,李心丹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序言第3页。(www.xing528.com)
〔3〕张雄:《财富幻象:金融危机的精神现象学解读》,载《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4〕俞吾金:《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载《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
〔5〕赵修义:《如何对金融危机进行伦理反思》,载《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2期。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