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渡性安排: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演进

过渡性安排: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演进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及欧元区逐步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并建立起统一的欧元债券市场的前提下,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出多种国际货币共存的格局。且在向多元货币体系过渡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推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平滑顺利地向多极化过渡。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格局过渡的核心在于如何促进其他国际货币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极”,且相应的“极”的数量必须是适度的。

过渡性安排: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演进

在中国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及欧元区逐步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并建立起统一的欧元债券市场的前提下,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出多种国际货币共存的格局。然而,向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过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当前的国际货币环境[3],由于政治、经济及网络外部性等各方面的因素,短期内美元的垄断地位不会改变,即使出现欧元、美元均衡竞争的双货币体系局面,乐观估计也至少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Eichengreen,2009[169],2011[42])。且在向多元货币体系过渡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推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平滑顺利地向多极化过渡。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格局过渡的核心在于如何促进其他国际货币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极”,且相应的“极”的数量必须是适度的。一般地,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或亚洲货币)组成的三元模式,是国际货币体系多元模式的最佳组合,也即第三章所提的“金融稳定性三岛”,因为三足鼎立,符合货币网络化的最优选择(舒贝克,1999[170])。而要使欧元或人民币(或亚洲货币)真正成为三元之一,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是必由之路。欧元区的区域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所面临的债务危机表明,各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尤其是政治方面的协商,最终实现区域的政治一体化,才能使欧元真正具备挑战美元的实力。而人民币则首先需要实现区域化和国际化,由人民币充当亚洲货币或形成其他形式的亚洲区域货币,这些均离不开亚洲国家间的区域合作。同时,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同时,也需要一些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如建立对多极货币之间的汇率政策及各国资本账户的监管机制、与区域间的危机救助机制相配套的全球层面的救助机制以及全球的流动性管理机制等。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推动各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向更具弹性的方向发展,但加强弹性并不意味着放任浮动,各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进行适度的货币干预或资本控制、与其他国家进行协调合作等。

二是建立资本控制的监管框架。资本控制可以作为合理的政策工具[4],但应明确其何时及如何被使用,尤其是要避免被用于重商主义或以邻为壑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建立起资本控制的监管框架,可由IMF执行。这意味着IMF的职能将扩展为监管资本账户及监督各国的汇率政策。(www.xing528.com)

三是加强解决危机时流动性问题的各种设施建设,并建立反周期的流动性供应机制,促进各国建立各种形式的多边协议,以补充区域性和双边的流动性供应,从而减少以自我防卫为动机的高成本储备积累并增加汇率的透明性。

四是建立管理全球流动性的合作机制。与全球流动性相关的货币基本都包含在SDR 篮子中,因此,中短期内可加强SDR 篮子中各货币发行国政府及中央银行的合作和对话机制,促使这些国家在制定其国内政策时考虑全球的货币政策取向及全球流动性问题;可以考虑将人民币放进SDR 篮子,从而构成新的组合以处理在G20框架内无法解决的货币和汇率政策问题,且负责协调危机时的货币互换额度等问题(Benassy-Quere和Pisani-Ferry,2011[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