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分析表明一国货币尤其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信用货币要被其他国家接受,除了市场力量外,也需要国家政治影响力的推动。实际上,国际货币地位的最终形成是市场力量与国家政治影响力共同推动的结果,这一点也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经验所证实。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一是缺乏政治基础支撑的国际货币在货币竞争中就缺乏竞争力。从货币的政治逻辑角度看,欧元的创建本身就是一项政治工程(赵柯,2011[139]),是德国为实现其在欧洲及世界的货币领导地位以其政治影响力积极推动的结果。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主动通过“双挂钩”约束自己以换取其他国家对美元的支持类似,德国通过放弃马克的独立货币地位约束自己在区域层面的货币特权,建立各种区域制度机制(如蛇形浮动汇率机制、欧洲货币基金(EMF)等)以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从而获取其他国家对货币联盟的支持。同时,德国也以资金援助的形式推动其他国家(如当时的爱尔兰和意大利)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正是德国通过其政治影响力,使用各种手段或措施,获得了其他国家的支持,欧元作为第一个区域单一货币及第二大国际货币得以最终诞生。然而,在政治力量推动下产生的欧元,其最大的弱点也在于政治:欧元是一种没有国家的货币(Otmar,2008[166]),其币值的稳定不能像主权货币一样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权威和信誉,而是需要欧元区整体的信誉支持,从而要求欧元区整体要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而这离不开欧元区政治一体化的实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明区域货币一体化需要政治一体化的支持。尽管危机的爆发影响了人们对欧元的信心,但也使得欧元区领导人意识到了政治一体化的重要性,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治一体化的步伐,如为了避免欧元区的崩溃,德国、法国在各种压力下,同意向危机国家提供援助;各国政治领导人在相互妥协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如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M)和2013年启动的欧洲稳定机制(ESM)。然而,由于各国发展和政治目标的差异性,要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存在巨大的困难。目前的欧洲货币联盟实际上是一个由几个具有有限军事能力和部分外交政策利益相同的国家组成的俱乐部(Cohen,2009[167]),整体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形成统一的外交政策,也即无法形成强大的政治影响力,欧元的信誉就难以保证。而当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政治大国、最先进的军事大国,其雄厚的政治影响力为美元提供了强大的信誉保证,美元仍然是国际货币的主导货币。因此,从货币的政治逻辑角度看,欧元尚缺乏挑战美元的政治基础。
二是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影响力因素也是关键因素。在当前美元作为主导的国际货币被广泛使用,而欧元也已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就需要更高的信誉并且在更长时间维持高信誉。而国际货币信誉的积累除了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基础,更需要一国政治影响力的支撑。因此,在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情况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国内金融货币秩序的稳定,以增强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信心,还需要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政治影响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协商、援助等措施积极争取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政府的支持,如与周边国家建立更多货币互换协定,鼓励受援国用人民币从中国直接进口或第三国进口,通过政府合作或提供便利的形式争取周边国家及传统友好国家外汇储备投资于人民币资产,以人民币在国际上发行债券等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国际多边或双边事务,加强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www.xing528.com)
三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需要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但要适度多元,并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QE1到QE3),在给国内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元资产大幅缩水,加剧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也给其他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美联储实际上是利用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为本国经济谋私利,从而也体现了国际货币体系中单一的主权货币作为主导国际货币的缺陷。然而,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当前美元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就难有根本性的进展,在统一的超主权货币尚且无法形成的情况下,短中期甚至中长期内,促进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是更为现实的选择。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会是多种货币共存的格局,通过建立多元货币之间的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多元应该是适度的多元,因为过度的多元可能导致国际货币最终退回国家货币,而出现国际货币的缺失。一方面,对国际货币的供给方来说,国际铸币税及其他方面的好处需要在各发行国之间分摊,由此可能导致为维护国际货币信用所付出的成本超过可能的收益,而最终无力或不愿提供货币。另一方面,对国际货币使用者来说,过度多元的国际货币会增加货币之间的兑换成本,同时因为兑换行为导致汇率的频繁波动,也会增加交易成本,从而也降低货币使用国的福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