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等边三角形最具稳定的原理,相对于双寡头的国际货币体系而言,寡头垄断且对称的三元国际货币体系更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潘理权,2007[114]),这也是蒙代尔提出“金融稳定性三岛(three islands of stability)”[2]的原因。具体来说,对称的三元国际货币体系的优点在于:一是提供了三种可替代的国际储备资产,有利于缓解特里芬难题;二是实力相当的三种国际货币之间两两制衡,既竞争又合作,有利于减少汇率的波动性及降低宏观经济协调的成本,从而真正发挥货币竞争的替代效应对各货币的约束作用,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可以或具有潜力成为三元之“元”或三岛之“岛”的国际货币为美元、欧元及亚洲货币。第一节和第二节的模型分析表明,在双元寡头垄断的情况下,一种货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的份额,与其进入市场的先后及其与竞争货币的差异性相关;对后进入市场的国际货币,要增加其市场份额(或维持其已有的市场份额),就要增加其稳定性,同时提高相应资产的收益率,增强其使用的便利性,以提高其与在位国际货币的差异性。对欧元来说,当务之急是解决债务危机,促进经济的复苏,这就需要欧元区各国的合作和协调,以保证欧元的稳定性及人们对欧元的信心,同时也需要欧元区各国政治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解决欧元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从而提高欧元的竞争力,提升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市场份额。对尚未形成的亚洲货币,则需要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合作和推动。亚洲区域内的金融货币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就开始探索区域内的货币合作机制,当时日本提出了模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设想;1999年欧元的诞生则进一步刺激了亚洲国家之间寻求货币金融合作的愿望;而标志着亚洲金融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是2000年5月由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共同签署的清迈倡议,在此协议框架下,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系列的双边互换协议,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双边互换协议在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10年3月被称作“亚洲货币基金”雏形的多边货币交换机制——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正式运行,表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3]欧元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区域内单一货币的形成和持续发展需要各国不断推进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然而,目前亚洲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异,要最终建立统一货币(如亚元),存在巨大的困难。但目前可以做的是,在继续推进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同时,推动如欧元建立过程中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发挥轴心作用的货币(潘理权,2007[114])的形成和稳定。因此,中国正在推进的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也是对亚洲货币形成的贡献。(www.xing528.com)
总之,尽管目前的国际货币竞争可以近似看成是双元寡头垄断的格局,但欧元对美元的制约仍然是较小的。保证欧元的稳定性及人们对欧元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欧元的竞争力,是削弱美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而欧元区各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合作协调以解决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对其他想要或正在推进成为国际货币的货币(如人民币或亚洲货币),其要解决的也是如何扩大货币的交易网络,增强其货币的稳定性,以增强人们对其货币的信心,从而增加其竞争力的问题。而国际货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才能在国际货币市场中获得相应的份额。国际货币竞争较为理想的结果是形成由美元、欧元、亚洲货币组成的“金融稳定性三岛”的格局,在为世界各国增加币种选择,提供更好的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增加两两之间的相互制衡性,从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