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意义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意义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一些学者则从不稳定性或脆弱性出发,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Hartmann[109]指出贸易、投资或金融市场的微小变动导致贸易规模与汇率波动的巨大变化即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一些学者以理论模型或实证研究定性或定量地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意义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Scammel(1987)[106]给出了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即指确保国际货币体系适应外生冲击和内生冲击的能力。周小川(2009)[44]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即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有一个稳定国际货币储备币值的基准及其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其供给有序,同时储备货币供给量要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节,且调节必须超脱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由此,熊爱宗和黄梅波(2010)[107]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除了看汇率波动性外,还要看国际货币供给能否平稳、有序、适量地满足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李长春(2011)[108]则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出发,指出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包括:一是汇率确定的基础要稳定,汇率波动幅度不宜过大;二是要有合适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调节损失较小及调节责任由各国公平分担;三是国际储备要适度,既不会因国际清偿能力不足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又不致过多引起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由此,他指出,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输送点保证了汇率的稳定,铸币—物价流动机制为国际收支提供了较好的调节机制,但黄金数量及其在国家间分布的不均衡(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制约了国际清偿力的供给和黄金自由输出入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动摇了金本位的稳定性;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双挂钩制度维持了市场汇率的稳定,国际收支短期失衡由IMF提供信贷资金解决,长期失衡则通过调整汇率平价解决,但“特里芬难题”的内在缺陷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一些学者则从不稳定性或脆弱性出发,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Hartmann(1998)[109]指出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微小变动导致贸易规模与汇率波动的巨大变化即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宁晓青(2006)[110]根据既有文献关于金融脆弱性或金融不稳定性的定义和测定,将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脆弱性定义为汇率波动或资本流动冲击对受冲击国(危机国)GDP 等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自我快速恢复的影响程度。一些学者以理论模型或实证研究定性或定量地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宋晓峰(2004)[111]使用收益分析和博弈分析方法,构建二元国际货币竞争模型,指出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替代性可以约束国际货币发行国国内的货币量和国际货币的发行量,从而保证货币币值的稳定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陈建奇(2012)[112]通过理论模型证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以主权信用货币充当的国际储备货币要保持稳定,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应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国际储备货币收益率之和;他以美元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黄金储备增长率与美元收益率的不匹配引致的美元国际储备资产的不稳定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美元相关指标长时间严重偏离美元国际储备稳定的条件为当前的美元困境提供了解释。(www.xing528.com)

综上可知,国际货币币值(包括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是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基础保证,而国际货币供给可以根据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有序、可调,既是保证币值稳定的条件,也可保证世界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