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但在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搭便车”问题,也即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这种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着集体行动的困境。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发达国家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上的冲突主要集中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经济金融的主导权上。美国为了维护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全球经济战略,不会轻易放弃和改变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欧盟国家为了削弱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影响力,提出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张,并呼吁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期欧元能够挑战美元,享受全球储备货币的铸币税收入和其他好处,最终达到同美国争夺国际货币体系领导权的目的;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主张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形成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系,以争夺对亚洲金融的主导权。其中欧盟的主张必然要遭到美国的反对,而日本的主张也遭到美国、欧盟等的反对。可见,发达国家各自提出的主张也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提出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有限,尚无能力争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导权;而发达国家一开始就试图主导改革的进程,并提出了从整体上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改革主张,这就使得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两大集团产生严重的利益冲突。
首先,对国际资本的监管上,发展中国家主张对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进行严格监管,以维护其国内的经济金融安全,同时也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防范国际金融风险;而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则刻意回避资本监管问题,强调资本交易自由化的好处。
其次,在金融开放上,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不健全等现状,提出其应当实行渐进式的金融开放;而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则极力宣传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的好处,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
再次,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上,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主张有:改革要充分反映全球经济的变化;改变国际金融机构由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局面,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话语权,使得IMF等能够代表更加广泛的国家的利益;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时应充分考虑受援国的实际情况,放宽援助条件,减少其苛刻性。而发达国家则试图通过改革施加更多的影响,在援助条件上也仍坚持苛刻性原则。
(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搭便车”问题(www.xing528.com)
由于发展中国家大都有着相似的历史命运,相似的社会、经济结构等,因此在国际关系中一般也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愿望,从这个意义说来,这些国家之间更容易组成“联邦集团”,以解决与发达国家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也正是这种相似性,使得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搭便车”的冲动,特别是那些本身比较弱小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为一旦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功地实现了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其利益将惠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某个发展中国家即使不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也能获得相应的利益。
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利益均衡或妥协的结果,而在各方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其改革或形成新的体系是难以实现的。以上分析表明,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集体行动困境难以走出的原因在于:
1.利益无法均衡。集体行动之所以能够形成,其前提是存在共同利益,而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两大利益集团存在的利益冲突无法均衡,各集团都可以接受的有关改革方案就无法形成。
2.霸权国家不愿改变当前的货币体系,或不愿充当改革的“领袖”。霸权国家制定新的国际规则是因为其获得的利益要大于当前规则下的利益,或者其作为“领袖”挺身而出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后的状况要优于之前,而位于中心国核心地位的美国不愿放弃其既得利益,即便是因金融危机发生了损失,只要其损失小于其利益,它就不愿进行改革。
3.无法形成“联邦集团”。小集团之间是因为某种共同的利益而组成联邦集团的,当它们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时,就无法形成共同利益而组成联邦集团。因此当处于核心地位的美国与其他中心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无法解决时,兼顾中心各国利益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的形成也存在困难。
4.不存在“选择性激励”。不存在明显的激励来解决外围国家之间存在的“搭便车”问题。只要一些外围国家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张获得成功,没有参与的外围国家也能获得好处,所以,外围国家的集体行动难以进行。
此外,从现实看,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也使其有能力继续保持其当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权。因此,在短期内,集体行动困境无法走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改革或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这种公共产品就无法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