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的表达是外观的,是直观的,是通过建筑和设计完成的。这种表达,同样言说一个城市的变迁、一个城市的记忆、一个城市的传奇。然而,城市景观本身既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任何景观的崛起和废墟化,既在眼前,又会被抛在脑后。所以,景观的存在和它的生命感,更多的被媒体记录。媒体的记录和记忆,是景观生命延续性的关键,也是景观存在的精确无误的关键。所以,在媒体时代,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景观的表达就是媒体视角的表达,是自媒体里人和景观共存的表达。
公共媒体和自媒体让景观呈现了多种面貌和样态,这样,景观也就在时间的片段里,在空间的角落里,被存储在文化记忆里。诚如20世纪80年代的西大桥的样貌,在亲友的合影中,在记者的镜头下,被还原出了旧时模样。而眼下的西大桥和以往的西大桥之间,从一张张照片中,找到了反差,找到了文化和心灵的共鸣。
因此,官方媒体的公共行为与自媒体的个人行为让景观的生命具有了媒体性。因为有了媒体性,景观才具有成为城市名片的可能,才能在创意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检验,延续生命。(www.xing528.com)
媒体关注景观和媒体关注新闻的本质是一致的。景观的显著性、接近性、重要性、新奇性都满足了媒体关注景观的条件。最重要的是,景观是空间的产物,媒体所要关注的时间单位是有限的,但关注空间单位是无限的。也就是说,新闻关注的是时间上的新,是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范围内的事实,是明日黄花和今日易碎品之间的悖论和博弈场。但对于媒体而言,空间是包罗万象的,可以近在咫尺,也可以远在天边;可以是地理接近性,也可以是心理接近性,可以是立锥之地的反观,也可以是对太空的无穷探索。所以,在媒体时代,媒体的时间性越来越被忽略,而的空间性越来越受重视。也因如此,景观作为空间的产物,其空间性越来越显著,其时间性则越来越暗淡。在空间的建设中,空间的艺术、空间的审美、空间的政治都是景观空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共时性的呈现中,空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人的关系的重新整理和塑造,成为景观存在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