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城市形象升级而言,也是有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在新旧交替之中,发现时间的伟力,也发现空间性再生和更新的可能性。
几乎每个城市都在由城市化向新城市化转型,一个负载一切社会功能的“巨灵”,高楼林立,星罗棋布,蜘蛛网一样的街道,人流潮汐,嘈杂和喧哗,一切现代城市文明的器物,都在城市的“魔法”矩阵中,异乎寻常,改头换面,幻化无穷。而最让人直观感受到的是一个城市的特质景观。
“人类的精神思想是在城市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反过来,城市的形式又界定着人类的精神思想;因为空间——像时间一样——同样在城市环境中被艺术化地予以重新安排着。”[3]
我们知道,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创造软弱无力的时候,城市景观一般会趋同。景观存在的问题是有共性的,主要表现在五方面:① 用楼高说话,摩天大楼的顶天立地,似乎是建筑物想象力的天花板。② 休闲园林,这里本来是风格的流溢之处,但一般城市的游园都如此类似,在中式风格的基础上掺杂欧式风格,导致风格的模糊性。③ 街道的景观设计被有限的灌木和花卉品种所点缀,灌木和花境成为园艺水准的试金石。灌木和花境,也成为城市街景的难点。④ 城市的功能区,在东南西北的地理区域中,被商住区、百货区、学院区、办公区、医院区、交通枢纽区等混杂揉合。城市的风格总是在每个区域的明显边界划分中,变得“方位和地位”明确,场域之间接合又相异。⑤ 城市的景观,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度不强,突兀感太甚。景观成为耀眼的存在,是“别有天地”,失去了景观本身的“粘合”效应。
新疆的大城市注意自己的景观设置和文化图景,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www.xing528.com)
在1999年,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在创刊第一期就刊发了《乌鲁木齐市呼唤新八景》,对乌鲁木齐市这样一个现代化大城市所具有的标识性景观进行盘点,也大胆构想了新景观的可能性。
事过20年,我们再细读这篇文化新闻,感受到了一个都市媒体在都市进程中,自觉地关注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高楼大厦的雷同、建筑的无个性,那些诗意的、剩余不多的文化孵化性质的景观,会不会随之湮灭,或从而诞生一批新的城市景观?
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一个最核心、最重要的事实是,城市,作为一种社会器官,通过它的运行职能实现着社会的转化进程。城市积累着、包含着本地区的人文遗产,同时又以某种形式、某种程度融会了更大范围的文化遗产——包括一个地域,一个国度,一个种族,一种宗教,乃至全人类的文化遗产。”[4]
20年的城市建设,对于新疆乌鲁木齐,这个被历史和现实多重关注的城市,她的景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能说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条必由之路,也说明城市美学需要深度开掘,城市文化需要全新建构,这些都是城市发展的远见和明智之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