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罗纳德·麦金农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论,爱德华·肖于同年同样围绕发展中国家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共同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的奠基之作。麦金农(1973)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控制利率来调控宏观经济,导致出现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利率,这种人为管控的利率造成了储蓄少,无法充足供给投资,进一步抑制了宏观国民经济发展;同时研究还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更倾向通过信贷配给歧视,和不同利率政策来干预本国经济发展,这种人为干预经济,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如市场配置的高效,同样也抑制了本国经济发展。爱德华·肖(1973)研究发现放松利率管制能够让市场在投资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若利率上升,储蓄增多,资本回报的要求就提高,导致投资将流向更高收益的项目。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却类似: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本国经济运行,政府配置资源使资源无法向市场需求的地方流动,带来了经济分割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弊端。如果发展中国家希望市场稳固或使本国经济增长,那么就应该进行金融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利率管制问题。
因此各国在研究金融自由化改革问题时,利率市场化改革自然是最重要的举措,而“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也成为其发展的基础理论。管制下的利率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足够且稳定的利差,长期如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了平衡高收益与高风险之间的能力,倾向于投资安全而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进一步制约了国家创新、企业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稳定的利差被取消,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同业竞争增强,这些将迫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转为以客户为主的差异化发展经营思路。银行会根据自身情况提高存款利率,或浮动贷款利率,来保证其投资的收益性,致使用资成本较高的企业谨慎投资,而从事创新活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企业也能够通过与银行协商提高贷款利率而获得贷款,抓住投资机会。诸多发展中国家利率管制不仅是一项货币政策,还掺杂着政治因素,例如国有企业因有政府的担保或政府背景更容易以低利率水平获得贷款,导致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总体来说,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利率是由市场供需来决定的,这样既能保证投资,又能提高投资效率,还能优化投资结构,更能使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最终促进全社会经济的增长。(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