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分享:智慧社区建设实践

案例分享:智慧社区建设实践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以上海浦东陆家嘴街道智慧社区建设中的为老服务体系作为案例,解析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维模式。目前,陆家嘴社区常住人口约15万余,其中户籍人口11.8万,外来人口3.2万,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30 381人左右,占户籍人口的25.7%。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围绕“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和“人们对所生活区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案例分享:智慧社区建设实践

智慧社区创新联盟发布的《上海市智慧社区发展白皮书(2015)》显示,上海市从便民、利民、惠民出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围绕社区生活服务、社区管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等方面,发挥地区优势特色,目前全市16个区共确定了50家试点智慧社区,建成了浦东陆家嘴街道、闵行古美路街道、宝山友谊路街道等一批示范社区,实现了社会管理的智慧化、公共服务的精细化,形成了新型、生态、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

下面以上海浦东陆家嘴街道智慧社区建设中的为老服务体系作为案例,解析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维模式。

陆家嘴社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与整个上海市基本持平,并且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陆家嘴社区常住人口约15万余,其中户籍人口11.8万,外来人口3.2万,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30 381人左右,占户籍人口的25.7%。老人中,纯老户有4 190人,9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724人,独居老人数1 254人,纳保老人数568人。(数据来源:陆家嘴社区数据库

1.“天、地、人”的立体模式

“天”——建立科技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一是为老服务信息库(包括老人基本信息、需求信息、社区服务信息等)、健康管理子系统、体感康复精神慰藉子系统;二是为老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基础模块(包括预约服务子系统、随访工作子系统、保障动员子系统、基础数据中心和触屏等终端设备部署等);三是为老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科技助老和应用共享模块(包括科技产品应用整合、前期建设内容的提升、各类终端部署和数据中心的扩容等)。

通过信息库的建设,可以对陆家嘴社区的老人总体情况和需求做到实时跟踪,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信息平台基础模块如预约服务子系统、随访工作子系统等,将会使人力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并建立有效的跟踪评估体系;科技助老和应用,目标是在今后的为老服务当中,诸如一般性的体检、康娱活动等,依靠设备就可以实现,从而节约一部分人力成本。

“地”——机构服务网络建设。包括养老机构、日托服务点、社区老年学校、在居民区内设立为老综合服务站、居民区活动室及市民学校,以及整合社区内的服务网点和各商家网点。由于目前陆家嘴社区基本没有增加为老服务房屋和空间的可能性,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改造现有的机构服务网点。比如正在实践当中的东园综合服务站,它原先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原服务站搬迁后,将空置房屋改建成“东园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站”。其他没有条件的居委,可以将现有的场地加以改造实现。(www.xing528.com)

“人”——服务人员网络建设。包括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队、居民区自治互助志愿者、专业社会组织服务者、纯市场化服务提供方等四方服务人员,由他们构建网络体系。目前已经完成的志愿者信息库,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构建了“天、地、人”立体网络服务体系,最终指向的目标是:让老人在任何时候、地点,通过任何终端,都可表达任何需求,包括即时应急需求和近期的预约服务需求,并及时获得回应和优质服务。

2.实施步骤

“天、地、人”立体网络服务体系,需要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对于“天、地、人”立体网络服务体系,有以下几个衡量标准:服务体系智慧化,构建服务内容全、覆盖人群多、参与机构优、工作模式便利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服务内容多元化,既满足公共性的服务,又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服务手段智能化,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需求获取、服务获取的智能化;服务工作网络化,包括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手段的三大网络;服务模式多助化,包含福利性、便利性、互助性、自助性等各种形式;服务管理规范化,建立标准化服务模式。

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围绕“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和“人们对所生活区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智慧社区建设包含两大主要元素:一是智能化、信息化的应用;二是社区内所有人、单位和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的自治、共治。人们利用智慧和才能所建之社区,追求公共透明、生态体系和人的发展,调动人的智慧本性,这种社区称之为智慧社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