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提出有个历史沿革的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1]
智慧城市概念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新加坡于1992年制定的IT2000——智慧岛计划(1992—1999年)[2],虽然当时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然而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是智慧城市的萌芽。[3][5]从2008年底IBM正式提出以来,“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热切追捧。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政府层面,甚至是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层面,大家都有很高的战略高度。
智慧城市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而且对它的理解高度依赖具体环境,如所在国家、政府、所拥有的自然资源、IT知识和能力等。如何定义智慧城市或对其分类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如其他领域的研究一样,文献中会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它,如Smart City,Intelligent City等,但这些术语之间的界限又很模糊。中文中“智慧”这个词如同英文中“smart”一样,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词,智慧城市包含城市生活的很多方面,如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能源、经济、技术、社会参与等,因此,智慧城市具有广泛的含义,可以与不同的应用领域联系起来。
文献中没有被学术界、实践界所广泛接受的智慧城市的概念,其边界和构成要素也是如此。难点存在于两个方面:(1)“智慧(smart)”的含义取决于我们赋予它的具体属性,因此,有Intelligent City,Knowledge City,Wired City,Digital City等不同的表述来指代它;(2)因为智慧城市的概念的模糊性,在运用时存在不一致性,当很多城市将自己定义为智慧城市时,并不是按照某个标准来定义的。[4]在对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文献中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往往是根据不同的维度给出的:(1)技术维度,基于利用基础设施(特别是ICT)来从相关方面改善城市生活,像Digital City,Virtual City,Information City,Wired City,Ubiquitous City和Intelligent City通常都是从这个维度定义的;(2)人的维度,基于人、教育、学习和知识来定义,因为这些因素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如Learning City和Knowledge City就是从这个维度定义的;(3)制度维度,基于政府及其政策定义,因为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对于设计和实施智慧城市非常重要,这些概念包括Smart Community,Sustainable City和Green City。(详见表2-1)
表2-1 引用得最多的智慧城市的定义(www.xing528.com)
续 表
资料来源:A.Cocchia.Smart and Digital City: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R.P.Dameri and C.Rosenthal-Sabroux(eds.),Smart City,Progress in IS,DOI:10.1007/978-3-319-06160-3_2,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2014.
尽管从不同视角对智慧城市内涵有多种表述方式,但在关键意义的理解上是相通的,即都是围绕如何创新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各类城市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居民生活服务,使城市管理更科学,城市生活更美好,城市发展更可持续。
本质上,智慧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思维,也是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必须与人的行为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乃至制度法律的变革和创新相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