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83岁老人:回忆我背红茶到湖南宜沙的经历

83岁老人:回忆我背红茶到湖南宜沙的经历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是太平三岔村人,今年83岁,我21岁时,大概是1955年从太平背红茶到湖南宜沙走过一次。当时是跟公家背的红茶,是公家派我去的,那时的规矩是背红茶30人一班,刚好那次五峰的一班人有28人了,我和鹤峰的另外一个人,叫王大奎加入这一班,就一起30个人背茶,带班的是五峰人,叫刘谦成,当年他已经61岁了。当时是跟公家背的茶,反正是交给泥沙的。我们背的都是红茶,从老百姓手里收,老百姓做红茶哒就往他那里卖。

83岁老人:回忆我背红茶到湖南宜沙的经历

我是太平三岔村人,今年83岁,我21岁时,大概是1955年从太平背红茶到湖南宜沙走过一次。当时是跟公家背的红茶,是公家派我去的,那时的规矩是背红茶30人一班,刚好那次五峰的一班人有28人了,我和鹤峰的另外一个人,叫王大奎加入这一班,就一起30个人背茶,带班的是五峰人,叫刘谦成,当年他已经61岁了。太平镇老街上有茶栈,我们的茶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发茶的人叫王文斋。我背115斤,带班的刘谦成61岁了背160斤,和我一路鹤峰的叫王大奎,他背130斤。我们当时走的路线是太平出发,从朝上坡、红鱼溪到杨柳坪一栈,再到火口一栈,水泉垭一栈,到南村,最后到达南北墩。当时关于一栈路的里程有说法是:七里横冲八里台,一十五里梁山寨。当时到泥沙背起走11天。那时候泥沙的盐只有9分钱一斤,我们上面(鹤峰本地)是三角三,我就带10斤盐回来,买10个碗,碗只有9分还是7分一个。当时是跟公家背的茶,反正是交给泥沙的。柱子是挨到河坎上立起的,背哒115斤,工钱是按背的斤数算的,我反正回来得哒3匹布。那时候叫宜都布,宜都布只有1尺2寸宽,4丈2尺长,我得哒3匹布,没得钱。我们那时候吃的早上2角钱一餐,都是苞谷饭,我先讲的那些栈都是2角钱一餐,吃苞谷饭,黑哒二角五,住一夜5分。哪里么得铺也,就是甩的稻草,睡觉就是稻草,没得铺盖。也有骡子跟到走,我们在路上遇到骡子,我们背起歇到起,它还故意挤你,有2个人赶60匹骡子,前头一个后头一个……

到南渡江要过渡口,渡口很险,水大,稍不注意就会翻下去,一次只过2个人,因为还有茶,装多了,怕舀(翻)过去。赶骡子的不和我们一起住,他们或者在前头或者在后头,牲口多大和人在一路(一起)不好过日子,他们和我们不是一个栈,我们歇的栈纯粹是人。骡子比我们快些,他晓得一天是120里啊还是好多,都忘记哒。我们人力一天走60里,反正跑到栈,早些到早些歇气。我们是公家派起去的,没哪个愿意背嘞,这么远,扎实啥,工资也不算高,也不愿意背。我们到南北墩哒,南北墩湖南湖北只隔一条巷巷儿,有一个连耳水井,有一两米一个廊。湖北不吃湖南的水,湖南不吃湖北的水,我一个带班说:“小于,你就在这里打早伙,我到湖南去哈子(去一下)。”我想这到湖南还有好远啦,我把一餐饭吃了,一跨门槛就看到湖南的招牌。湖南吃的打饭,5分钱一碗,吃的米饭,湖北吃的顿饭,2角5分钱一顿,吃蓑衣饭,掺的米,菜就是合渣。只到宜沙哒我们吃了一餐好饭,是过端午,那是么得乌龟肉,还是些么得肉我就找不到名字哒,忘记哒,一共有8样,晓得好多钱也找不到,是带班交的,刘谦成安排的。到宜沙把茶交到茶厂,一个柱子立到河坎上的,跟到就上船哒。我们这里(太平)发茶的叫王文斋,他是合作社主任还是什么。老街上有个茶栈,茶栈是个四合井的屋,收红茶。我们背的都是红茶,从老百姓手里收,老百姓做红茶哒就往他那里卖。那个时候都做红茶,不做别的茶。太平就是三岔、官屋的茶多,没解放之前就有茶,没得人收的时候就做点白茶,个人做得喝。太平老街还有客栈,老板是一个叫田姨母(音),解放的时候她就在开那个客栈,开好多年我就搞不清楚了。当时背茶外头的人多些,太平的人不多,是因为外头的人要搞副业,我们三岔那边的人不搞副业,搞副业的少。背茶苦,得了的,背起走哒,外头好热还不是要背起走,一天反正60里,规定了的,落雨不走。背那个茶几多恼火,背起去,就是那个大包子,百把多斤,就是黑大(好大)一包,一把搁到架子上(弯架)背起了,没管理好的话,脖子那里就有汗啥,那一眼(团)茶就烂了,一烂那你就要赔,有时背力的人只得到一半半儿,要赔茶。到交茶的那里,他有个工具,像个刀一旋,霉茶就出来哒。(www.xing528.com)

(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2017年7月21日于德本口述 余去臻、王新燕、梁淑芳记录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