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德昌后代在楠木坳茶业发展历程:采访曹宗兴

乐德昌后代在楠木坳茶业发展历程:采访曹宗兴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访时间:2017年7月6日采访地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一组86号,小地名牌坊坪采访对象:曹宗兴1955年生,高中学历,一直在家务农,曾任楠木一组会计。乐德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一直经营茶栈,不过很早就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鹤峰、巴东、万县很多来这里打工、背茶的。现在采花乡上也有收茶的茶栈。其他的队产量要少,七组能生产七八千斤。背茶的经历能追溯到十几岁时,给茶栈往五峰背。

乐德昌后代在楠木坳茶业发展历程:采访曹宗兴

采访时间:2017年7月6日

采访地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一组86号,小地名牌坊坪

采访对象:曹宗兴(自称,村民多用曹宗新)1955年生,高中学历,一直在家务农,曾任楠木一组会计。自称本家是抗战时期爷爷从长阳高家堰迁来。

采访人:朱华、蒙耀远、夏雪、孙珂

采访纪要:

【茶栈、茶商、背脚】在现在村委会的地方以前有一个茶栈,是一个叫乐德昌的武汉黄陂人开的,他的茶栈是跟泰和合茶庄合作的,茶叶都运到渔关的红茶精制厂。他那时候装茶叶的口袋,有到各个地方的,现在这些口袋都在文物局。乐德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一直经营茶栈,不过很早就死了。他的老伴乐婆婆是低保户,大约1976—1977年去世的,大约是80多岁,去世的时候是我们埋的。解放前,这里很多人都给乐德昌、泰和合背过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鹤峰、巴东、万县很多来这里打工、背茶的。那时候,背茶往城关走,要在西塘、朱家屋场住两夜,中间在宋家河还有一个客栈,一顿饭5分钱,住一夜1角钱。那时候5块钱就能过一个年,这个价还是很贵的,只有背脚才能花得起。(www.xing528.com)

【茶叶制作工艺与销售地】红茶:晾—踩(揉捻)—发酵—晒(不能暴晒,下雨的时候也用炕)。1968年之前是这样,70年以后开始用桶制,并且使用水碾。本地不光产红茶,还产白茶,旧社会的时候一样。白茶主要往渔峡口卖,红茶主要往渔关卖。现在采花乡上也有收茶的茶栈。

【作茶、背茶的经历】以前搞集体的时候,村里基本上都是制作红茶。当时楠木桥分为几个队,摘的茶叶都交到队里一起做红茶,做红茶剩下的老叶,才分给每家自己做点白茶。红茶统一都卖给茶栈,茶栈找人再从楠木桥背到五峰。我们那时候是一队,队里一共有五六十个劳动力,每年光靠野生茶园就能够生产干茶一万多斤,全村第一。其他的队产量要少,七组能生产七八千斤。那时候干茶卖给茶栈是一块钱一斤,比粮食值钱,苞谷才几分钱一斤,我们队干茶产量高,卖的钱多,过得最好。现在干茶价格差别比较大,等级高的芽茶五六十元一斤,品质稍差的珍眉十元左右一斤。但是,高等级的芽茶产量不高,摘的也麻烦,我们家里主要还是做珍眉。家里现在一年能做珍眉干茶二三千斤。背茶的经历能追溯到十几岁时,给茶栈往五峰背。背到五峰,由五峰收茶的茶栈给工钱。回来的时候,如果运气好,还能背上供销社的货,再从五峰背回来,村里的供销社给工钱。这样来回一趟,多的能收七块二角,那时候可是好大一笔。

【自家的茶园】家里一共有7亩茶园,(包括间作玉米的情况)。位于牌坊坪的这片茶园原本就是牌坊用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牌坊下边的坟、用石板铺的石台子都被掀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茶叶公司要搞规模种植,自己逐渐种的茶树苗大都是自己从山上挖来的,也有的茶籽掉在地里自己长出来的。

现在,7亩茶园正在进行品种升级。以前的品种芽小,产量低,现在的新品种芽要大好多,产量高。我们从茶叶合作社买苗,国家给补贴,一亩地自己大约投入150元,一般三年就能收。刚种下的茶苗,为了不浪费,中间还种点玉米、洋芋、红苕。茶树长起来了,就不种了。

【牌坊坪土地归属情况】牌坊坪这边的土地,解放前都是覃家的。覃家是楠木桥的大地主,老人们都说覃家的地契有好几摞,“四十八斤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