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学才:生猪养殖转型为南木桥村书记兼村主任,曾在此茶栈上学

马学才:生猪养殖转型为南木桥村书记兼村主任,曾在此茶栈上学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访时间:2017年7月6日采访地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村委会采访对象:马学才,1971年生,高中学历,2000—2008年在外务工,从事工程监理,回乡后从事生猪养殖,现任南木桥村书记兼村主任。20世纪60年代,茶栈的房子被改建为小学,马学才本人小的时候就在这里上学。马学才本人小时候也曾背过茶。1821年,一对父子才迁到此地,并改姓马。近年来,与巴东等地的同姓联系加强,开始出现恢复“司马”旧姓的趋势。

马学才:生猪养殖转型为南木桥村书记兼村主任,曾在此茶栈上学

采访时间:2017年7月6日

采访地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村委会

采访对象:马学才,1971年生,高中学历,2000—2008年在外务工,从事工程监理,回乡后从事生猪养殖,现任南木桥村书记兼村主任。

采访人:朱华、蒙耀远、夏雪、孙珂

采访纪要:(www.xing528.com)

【关于茶栈、茶商、茶农】现在的村委会坐落的位置,原来就是一个姓乐的开的茶栈。此人为宜都人,夫妻二人,没有孩子。此人在解放前四几年就开始收茶,并打包外运。20世纪60年代,茶栈的房子被改建为小学,马学才本人小的时候就在这里上学。大约2010年前后,这座房子才因危房改造被拆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集体化的时候,村里也设有茶叶站。位置就在老茶栈左边,就是现在马老师家的房子。解放前,还有一个从鹤峰来的姓覃的外来户在本地从事茶叶生意,但后来杳无音信了。以前,本地的大姓是陈姓,是当地的地主。佃户种他们家的地,也可以交茶叶代课。现在属于第二大姓,被马氏取代。马学才本人小时候也曾背过茶。据他回忆,那时候,父亲一次背100斤去采花乡,自己还小,就背二三十斤。

【关于茶园管理】直到现在,对茶园的管理还是比较粗放,几乎不上肥,整体投入非常少,主要投入就是人工,但茶叶的回报非常大。

【茶叶制作工艺】红茶:晒—揉(用机器)—发酵—晾干(天气不好的时候,用炕,将灶里燃烧的柴撤出,只用像木炭一样的余火烧炕)。白茶:炒—揉—炒。集体化的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妈妈白天出工采茶的时候,每天摘80斤,按规定交到队里60斤,偷偷留下20斤,晚上没人的时候,制成白茶,白天再由父亲背到鹤峰去换粮食。

【关于自家姓氏迁入楠木桥的介绍】本姓司马,祖上是做官的,从陕西一路到公安,四散开去。1821年,一对父子才迁到此地,并改姓马。到1865年时已有第四代。本族有家谱,但不在本地。近年来,与巴东等地的同姓联系加强,开始出现恢复“司马”旧姓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