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宫自信:渔关庙会是我们宫家源泰文化遗产的传承

宫自信:渔关庙会是我们宫家源泰文化遗产的传承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访时间:2017年7月6日10:00采访对象:宫自信,男,70岁,大专学历,宫家源泰第四代。我们渔关还有个很典型的文化现象,渔关这方圆三十华里以内有108座庙。关帝庙过去是惩恶扬善之地,解放后改建为派出所。文庙后改建为渔洋关镇小学。解放后改建为文化馆。

宫自信:渔关庙会是我们宫家源泰文化遗产的传承

采访时间:2017年7月6日10:00

采访对象:宫自信,男,70岁,大专学历,宫家源泰第四代。

采访地点:自信调解所(文物局附近)

信息来源:自身经历,上辈事迹

古道】从宜都一直到鹤峰这条古道,都是我祖上出资把它修通的。到宜都以后,通过长江抵达汉口

【宫家祖上】汉阳桥还不是我祖上修的,是当时汉阳人修的。因为渔关是一个移民镇,很多地方的人移民到这儿来。明朝以后全国人口分布相当不平衡,当时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就是朝廷用行政手段把人口分布平衡的,把江西、江苏这儿的人往湖北、湖南填,湖南、湖北的人就往四川移民。我祖上就是从江西过来的,我祖上先在长阳,后到渔洋关,祖上从江西到渔洋关定居已经三百八十多年了。

【骡马店】渔洋关的骡马店基本都是宫家的,骡马从鹤峰、五峰、长阳和石门驮茶,茶驮进来交给宫家以后再加工,我们的生意除了红茶还有百货。也不完全是用骡子驮,还用人工背,一人一次最少可以背一百斤。用长一点的袋子搭在骡子身上,然后把茶放在上面。前面都是粗茶,到这边来再精制成红茶、茶砖。过去没有塑料,就是把布用桐油刷一层然后隔着茶和骡子。一队骡子一般是四匹,就是一槽。当时鹤峰,还有石门、长阳都有我们的茶庄。各地都会有个账房先生帮忙收茶,并且我的几个姑妈为了在那边有个落脚的地方,都嫁到那边去了。

问:骡子从采茶的地方运茶到渔洋关一般大约要多长时间?

答:像从鹤峰(过来的),一天走六十华里。中间骡马店是固定休息的地方,到了那里如果时间还有一点都不敢走了,怕赶不到下一个骡马店了。骡马店有准备马料、草料、粮食(苞谷),用钱交易。一个骡子一般一天定量吃五斤苞谷,吃完了再去吃草料,这样才能保证体力。(www.xing528.com)

【茶庄】当时渔关有名气的茶庄除了源泰茶庄以外还有12家。

【茶包装】过去好的茶叶都是七层包装。最里面的一层就是防潮纸,外面就是粗纸,用竹子打成麻之后做的纸就是现在的马粪纸,比它还要粗糙。再就是沥青纸,外面就是木香,再就是锡片,最后是木箱,商家的商号包在最外面。锡片是焊在里面的。

【汉阳桥】是汉阳人在这里修的,有一个故事是说(传说)汉阳人为了和江西人争风水而修的,风水学上说修塔、修桥都可以改变风水。江西人先来的,占了风水,汉阳人心里不平衡为了争风水就修了汉阳桥。但是修这座桥也无形中方便了老百姓通行,后来茶马古道也借于这座桥的修通。茶马古道修通以后,就把从渔关到鹤峰沿线连接成一片了,打通了以后才有了一系列骡马店。

【茶店子】从汉阳桥一上去,是茶店子,那里有一个很陡的坡(好汉坡)。那些背货的爬上去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坡上面就有个舍茶的人,这里久而久之就成了茶店子。我们这儿有句话叫“山高水高”,舍茶的水都是从山顶运来的。

【汉马池】“陷马池”,这里有个典故,当时吴三桂造反的时候,骑着一匹马到这里来了,刚准备往五峰方向跑的时候,马脚就陷在一块石头里了,在石头上留下了一块脚印。

【赶骡子禁忌】赶骡子的长期在穷山恶水里面走,忌讳相当多。比如说清早起来,不能说“死”“倒”,连“斧头”都不能说。这些都要用代名词,比如“斧头”叫“开山者”。渔关这里有很多叫“虎”的地方,都是因为从前这里经常有老虎出没。如果晚上赶骡子的货物被老鼠咬了,这就预示着他第二天要倒霉了,第二天他就不走了,宁可晚两天也不走了。如果早上起来赶骡人怪喊怪叫的,队伍也不走了,所以一般用喊山歌的方法把他的同伴喊醒。

【风俗】我们这儿有个马王庙,供的是马王菩萨,赶骡子的、驾船的、背脚的都去拜,马王菩萨分管的业务就是运输,逢年过节都要去拜。我们渔关还有个很典型的文化现象,渔关这方圆三十华里以内有108座庙。从我们文物管理局过去就是关帝庙,一条街有一个庙,这个庙就保一条街的平安。我写过《渔洋关庙宇变迁》,就是记录我们这里特殊的文化现象。比如马王庙过去是管交通运输的,解放以后这里改建为中国人民邮电局。龙王庙解放以后改建为粮食仓库,管的是老百姓的温饱。关帝庙过去是惩恶扬善之地,解放后改建为派出所。文庙后改建为渔洋关镇小学。还有一个家庙,汉阳人在这里修了晴川书院,属于家塾。解放后改建为文化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