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航信)实业部当局,前为改良两湖红茶,特委派本埠商品检品局茶叶检验组技士戴啸舟,于二月二十二日离汉前往宜昌、宜都等五县,从事红茶产量及运销之调查,以为改良方案。戴君已于日前返汉,据语记者,此行计经过宜昌、宜都、长阳、五峰、鹤峰等五县。到宜昌时,经初步之调查,始悉所谓宜昌红茶者,并非宜昌产品,乃五峰、鹤峰及湖南之石门所产,其中尤以五峰为最多。而宜昌、宜都、长阳等县之出产,则以绿茶为丰。在湖北本省内,销中估有相当地位。嗣即离宜昌向宜都、长阳等地进发,并在五峰县内之渔洋关(红茶集中市场),召集茶商谈话。按,该五县之内生产事业以桐油、茶叶、漆等为大宗,而红茶一项过去每年可产二三万箱,如今每年仅可以产三四千箱,相差数目,至为巨大。推其原因,乃因过去多系广东人经营,资本较为雄厚,吸收力亦较强大。现在多系本地商人就地买卖,资本甚小,且价格操纵于外商手中,不敢尽量吸收。因此茶农亦不敢多制红茶,倒不如采摘青茶以为内销较为合算。因此红茶产量,为日渐减少,而品质益形低下。不过该处有一种情形较别处稍好者,即茶农卖茶时所受之剥削较少。盖宜昌等处之茶庄多于各产茶区遍设分庄,专门收买毛茶。如茶农有若干毛茶时,即可直接卖予该分庄,而不必卖予茶贩、茶行,免收剥削。分庄收卖茶叶亦多使用大秤,普通概以一斤半作为一斤,亦有以二斤作一斤者,茶庄买茶后,即以火烤干,俗称“打老火”。打火之后,再运送总庄复〔覆〕火精制。各该县之茶树约高二三尺,土质亦佳,惟因茶农不善栽培,故大好茶树听其自生自灭,殊为可惜。此次视察之后,拟先订治标办法,即在五峰县内觅一地点,立一指导机关,专门指导茶农种茶、制茶方法,以及办理合作运销等等事宜。至治本办法,尚在计划中云。
——《国货月刊》(长沙)第48期,1937年,第53~54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