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四川全省颇有影响力的市民报纸,《华西都市报》的城镇化报道主要聚焦于解读城镇化建设的经验、理念。
2013年11月19日,在中国改革开放 35 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以及其传媒集群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 ——《改革,向着梦想之城——中国城镇化发展报告》[6]。这是一次相当有前瞻性的报道战役,对于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而言是一次极好的四川当地的思想动员。
该系列报道第一阶段的宗旨在于通过采访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来为四川面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城市发展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今天,城市与农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人与城市……诸多关系交织在一起,我们在改革与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让各种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11月18日起,我们推出了《改革,向着梦想之城——中国城镇化发展报告》大型系列报道。在这一系列报道中,我们先后走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区域,倾听城镇化发展改革的探索与挑战。虽然各地发展路径、未来方向都不尽相同,但正是这种多样性,共同组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全景图,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这组大型系列报道从2013年12月4日起开始聚焦于四川的城镇化发展,提出:“当前,四川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六项重点工作和五项改革今年也正式明确。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四川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群体特性?将如何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所释放的红利,将在哪些方面助推四川城镇化进程?”“35年间,四川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8.5%增至40%以上。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城镇化发展为四川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强大动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大幕后,四川新型城镇化将上演怎样的精彩?这场新的发展机遇,将如何影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的命运?”
《华西都市报》在提出上述问题后,就要设法给出答案:“可以预见的是,从今天起推出的《四川城镇化发展报告》将综合实地走访、数据分析、专家点评、读者互动等多种方式,以小切口反映大背景,全面地思考四川城镇化发展的现在与未来……今日起,……推出‘四川城镇化发展报告’大型采访活动,派出10路记者分赴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深度寻访‘哪个城市是四川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案例?哪些先行举措为川人营造了最美家园?’”
这组系列报道并非自说自话,还留出让读者参与互动的机会:“聚焦镜头即日开启,欢迎您来参与华西传媒集群互动,推荐、力挺家乡!”(www.xing528.com)
时至今日,回头看上述系列报道,笔者依然认为该组报道成功地为四川即将展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前瞻性建议,同时又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做了前期铺垫工作。
同一时期,《华西都市报》又推出《解读中国城镇化30年》,请城镇化研究专家——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谈他的研究经历:“我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按照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总结为八个字:规模、机制、区域、新型。”[7]
等中央城镇工作会议召开后,《华西都市报》又推出《新型城镇化就应该找回失落的乡愁》,专门解读中央会议精神:“此次会议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定调,当是对过去城镇化建设思路的顶层纠偏。当然,在执行层面,仍需要通过官员考核方式的改变,相关城市管理体制,以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的变革,谋求合力,真正让城市化发展建基于‘让生活更美好’,让乡愁有所依。”[8]
待四川省的城镇化建设思路逐渐清晰后,《华西都市报》又推出了向市民解读“就地就近”城镇化政策益处的报道。[9]
作为面向四川省广大市民(包括转化为市民的农业转移人口)的都市报纸,《华西都市报》在解读城镇化的政策、理念、经验的过程中,能逐渐构建出四川省城镇化建设的图景,而广大读者在这个潜移默化的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会逐渐接受城镇化各种理念,进而凝聚起社会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