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日报》如何阐释“城镇化规划”理念

《四川日报》如何阐释“城镇化规划”理念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梳理了《四川日报》2013年底至2016上半年的相关城镇化报道,发现这一时期报道的中心思想集中在传播四川省城镇规划的理念,而这些报道所传播的理念归纳如下:四川省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千米,除成都平原外,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地和丘陵。《四川日报》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一般是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而这些读者正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首先被影响的人群。

《四川日报》如何阐释“城镇化规划”理念

在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思想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等都在考虑新型城镇化理念该如何落实下去。这势必要涉及四川城镇化进程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分析四川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立足于四川省实际情况与困难,制定出符合四川特点的省级城镇规划,《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就是这样出台的。[1]而这个规划中所渗透的理念如何传播给四川省公众,这就需要省级党报《四川日报》的权威解读。笔者梳理了《四川日报》2013年底至2016上半年的相关城镇化报道,发现这一时期报道的中心思想集中在传播四川省城镇规划的理念,而这些报道所传播的理念归纳如下:

四川省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千米,除成都平原外,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地和丘陵。这些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相对于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平原省份而言,四川省面临的城镇化进程困难较大,显然不能和东中部省份采取相似的路径。[2]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制定了全省城镇发展格局,将四川全域分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四大城市群,将成都作为特大城市辐射引领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坚持走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新路。[3]

经过实事求是的考量,四川省决定在“腰部发力”——将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抓手,因为小城镇对于周边的农村具有经济、文化上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在不用大量转移农业人口的背景下,将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实现农民的非农就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这个目标就靠建设四川省星罗棋布的千百个小城镇来完成。[4]而发展小城镇同样需要有相关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在这些地方大规模地发展工业显然不可能,最可能的就是两条途径发展产业:一是让当地传统手工业走入市场,转化为产业,由各级政府牵头搞“公司加农户”;二是打造各种特色旅游小镇,以这些小镇的历史文化资源、特殊自然资源或者观光农业等为特色来大力发展服务产业。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就近就地容纳农业转移人口,让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有工作、有非农产业收入。[5](www.xing528.com)

事实证明,四川省推行的“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做法对西部很多省份都有借鉴作用,因为西部各省城镇化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是城镇化起步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低、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城镇规模偏小等劣势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

《四川日报》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一般是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而这些读者正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首先被影响的人群。如果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地接受《四川日报》所勾勒的城镇化图景,那么社会共识就会逐渐在当地上述人群中形成,进而他们还可能影响带动社会其他人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