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监督学结构中,除了概念课题理论之外,构成经济监督理论体系的规律也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监督规律赋予理论研究以完整的形式,并且规定理论研究的不变性。揭示这一规律是经济监督科学研究的任务之一。
研究经济监督规律,在经济监督历史上并不悠久,它的提出是现实经济监督发展的需要。经济监督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监督的历史,即分析经济监督学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以揭示经济监督发展史的一般途径。(2)经济监督的范式,即分析社会经济监督活动本身及其多种的类型和组合。(3)经济监督的规则,即研究区分经济监督的原则及其在经济监督体系中的状态,描述经济监督活动的运行机制。(4)经济监督的功能,即联系经济监督活动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以此展示经济监督的基本意义和特定效能。
规律是在不断重复中表现出来现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理论的严格性,又区别于一般纯理论的原则或规范。经济监督规律植根于现实经济监督之中,即经济监督活动自身的规律之中。经济监督规律不是人们主观设定的结果,而是客观联系在意识中的反映。人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评价某一原则或规范的正确与否,而对规律来说则是不可能的。
表现经济监督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是一切经济监督活动原则或规范的基础。我们可以把经济监督活动原则或规范当成这一活动规律的主体反映和方法论的运用。在这种情形下,原则或规范表现为方法论上有变化的规律。规律具有多重意义,其中之一是人们主观意识到经济监督活动的规律会成为经济监督活动的原则或规范,成为经济监督科学理论发展的一条主线。
就像科学的方法论有它客观的类似物一样,经济监督活动也有经济监督规律作为它的客观类似物。一项科学的方法如果背弃了客观世界,就是错误的方法。同样,如果人们不以经济监督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反而有意无意地违背这些规律,他们的活动也终会出现偏差。(www.xing528.com)
如果我们把经济监督规律放在经济监督活动的控制系统中进行整体分析,便可以正确地理解那些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在控制任何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时,原则上可以分三个层次。
1.经济监督活动服从于客观因素,由客观因素所决定。客观因素包括客观需要、客观条件,尤其是客观经济监督条件制约着经济监督活动。
2.在受控制的社会经济监督活动系统中,业已认识到的经济监督规律往往以规范性原则、规范性条例和规范性意见的形式出现。客观规律决定了经济监督活动过程,而且也决定着经济监督活动方向。
3.一项经济监督活动是由人们的主观定势控制的,这种主观定势归根结底是客观规律性的反映,也就是说这个定势决定经济监督活动的整体。
对经济监督规律进行分析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些规律的内容与理论是确为一体的。我们研究经济监督规律实质上就是研究经济监督的一般特性和它的多种形式及其联系,分析经济监督的规律,也是分析经济监督的各种社会功能问题。经济监督理论的精髓就是经济监督规律的内容,揭示这一科学规律的内容也可展示经济监督理论更为深沉的核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