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盟内部贸易结构及德国的主导地位

欧盟内部贸易结构及德国的主导地位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最大的一次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年盟内贸易同比下滑超过24%。其中德国占比超过21%,占据欧盟内贸中心地位,构成欧盟内部贸易环形结构的第一层次。比利时的第一大盟内贸易伙伴是德国,第二为荷兰,第三为法国,均超过1 000亿欧元,远超过比利时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盟内贸易量。前十大盟内贸易大国中,除了奥地利之外,其他国家的最大盟内贸易伙伴都是德国。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联盟三大阶段,同时也是欧盟内部贸易不断发展的进程。近年来,随着欧盟内部整合到位,一体化“红利”边际效益递减,盟内贸易呈现高波动、低增长的势头,似乎到了“天花板”。

据欧盟统计,盟内贸易总量2017年为7.47万亿欧元,至今也没有超过2008年的历史高点7.94万亿欧元。与2010年相比,七年时间仅增长11%,远低于同期对外贸易的增速。从年度增速来看,欧盟盟内贸易的年度变化较大,过去十年间就出现了三次较大幅度下滑。最大的一次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年盟内贸易同比下滑超过24%。其次是2014年因为主权债务危机,当时形势最为严峻,欧元区能否保持完整尚有疑问,导致盟内贸易遭遇12%的下滑。第三是2011年,也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盟内贸易下降了7%(详情见图5-1)。

图5-1 欧盟盟内贸易总量和增速(2007~2017年)

图片来源:Wind数据库

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五国的盟内贸易总量占欧盟总额的57%左右。从地理上看,后四个国家都紧密围绕在德国周围,属于盟内贸易的核心和内环,其贸易辐射效应直接影响着欧盟其他成员国贸易,在欧盟内部发挥中心作用。

表5-1 欧盟前十大盟内贸易国(单位:10亿欧元)

续表

从表5-1可见,欧盟盟内贸易的前十大成员国分别是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此时英国还未脱欧)、西班牙、波兰、捷克、奥地利。其中德国占比超过21%,占据欧盟内贸中心地位,构成欧盟内部贸易环形结构的第一层次。与一般常识有较大差异的是,荷兰和比利时这两个经济总量远低于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西欧小国,盟内贸易总量排名居然为第二和第四位。荷兰国内市场狭小,但作为欧洲运输中心,拥有欧洲深水港鹿特丹,运输发达,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贸易,荷兰因此成为最为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比利时对外贸易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布鲁塞尔作为欧盟机构的总部所在地。(www.xing528.com)

比利时出口三大类别
图片来源:比利时外贸局

从2010年和2017年欧盟盟内贸易的变化来看,前几大贸易国如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的占比均出现了小幅下调,同时,波兰、捷克的占比略有提高。这说明,随着东欧新入盟国家逐步融入,这些国家与欧盟其他成员的贸易关系也在加强。

表5-2 欧盟主要盟内贸易大国之间的贸易(2017年,单位:亿欧元)

从表5-2可见,第一贸易大国德国的前五大盟内贸易伙伴分别是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这五个国家都是与德国直接接壤的经济贸易大国。德国与荷兰的贸易高达2 575亿欧元,也与德国对外贸易高度依赖荷兰的鹿特丹港有一定关系。

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
图片来源:鹿特丹港网站

荷兰的前五大盟内贸易伙伴分别是德国、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其中与比利时的贸易高达1 189亿欧元,荷兰与比利时语言相通、运输便利,更加受益于荷比卢传统经济区的紧密联系。比利时的第一大盟内贸易伙伴是德国,第二为荷兰,第三为法国,均超过1 000亿欧元,远超过比利时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盟内贸易量。

前十大盟内贸易大国中,除了奥地利之外,其他国家的最大盟内贸易伙伴都是德国。奥地利作为内陆国家,主要以荷兰鹿特丹港为出海口,所以与荷兰之间的贸易量远超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量。波兰、捷克与德国的贸易量均超过1 000亿欧元,占到各自盟内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也间接说明在东欧国家融入欧盟经济的过程中,德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