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水平是评价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一般来说,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来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本章主要用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
在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手段包括间接诱导、直接干预、信息指导以及法律手段,其中前两种手段更加普遍。因此,本章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构建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机制框架。
间接诱导手段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管理。首先,政府补贴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工具,被政府广泛使用。从2009年至今,中央财政已经累计安排数万亿元资金,以拨款补助等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次,对于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政府出台了众多税收优惠政策,以税收减免、缓缴税款、税收抵免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最后,配合产业政策实施的货币政策会通过调节银行信贷配给影响企业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直接干预手段更多地表现在行政权力的运用上,包括目录指导、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和核准、技术管制、环境保护管制、生产安全管制等。其中,市场准入和项目审批核准等措施会影响企业进入或退出行业的门槛,改变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水平,进而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另外,技术管制、环境保护管制、生产安全管制等政府管制措施迫使受鼓励行业中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技术,而生产技术的改进会带来资本投入的短期增加以及企业盈利水平的长期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本章构建了产业政策与企业盈利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如图7-1所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间接诱导手段影响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银行贷款,同时通过直接干预手段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和创新投入,进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
图7-1产业政策与企业盈利水平传导机制框架(www.xing528.com)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通过补贴、税收、信贷、市场竞争以及创新激励等机制对微观企业个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从补贴机制看,政府补贴作为企业的一项营业外收入,能够增加其现金流,充足的现金流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对企业盈利水平有正向影响。而且,政府补贴具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获得补贴,因此,获得补贴本身就意味着对企业的一种肯定,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政府补贴有利于企业吸引更多的外部私人投资,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对于税收机制,税负的减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在税收优惠政策下,将出现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使得消费者实际收入提高从而提升消费需求,替代效应使得产品相对价格降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得企业盈利水平提升。另外,由于较高的税率会破坏企业的生态环境,严重挫伤企业投资和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损害企业价值,因此,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刺激企业投资,扩大企业规模,从而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具体到信贷机制,从信号传递理论来看,产业政策能够提高受鼓励行业内企业的信用担保水平,减少企业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企业因“信贷配给”而面临的融资约束压力。同时,银行为了响应政策号召,会降低产业政策鼓励行业的信贷门槛,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融资,进行有效投资。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长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因此,产业政策下银行贷款的增加有助于企业盈利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产业政策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企业微观主体,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