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9年,除2005—2008年我国实施了4年稳健的财政政策之外,其余16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均呈现积极的状态。特别是2009年起实施的第二轮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财政赤字的绝对规模几乎呈现持续扩张的态势。如此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对我国企业的盈利水平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社会的资金流向政府部门,从而增加私人部门资金的使用成本。从逻辑上讲,资金使用成本的增加会拉低企业的利润,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即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然而,国内基于宏观数据的研究大多表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导致利率上升或通货膨胀,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没有产生挤出效应。张文君(2015)结合省级层面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数据和企业层面融资约束程度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积极财政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与企业性质有关,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更显著,而对民营企业则没有显著影响。
本章关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企业盈利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构建了2000—2019年省级层面与上市公司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财政赤字率每向上变动一个标准差,会导致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下降0.033~0.058个百分点。然而,财政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效果既与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与企业的性质有关。具体而言,位于中部地区的企业,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财政赤字率每向上变动一个标准差,会导致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下降0.24~0.321个百分点。而位于东部和西部的企业,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入效应更加显著,财政赤字率每向上变动一个标准差,会导致东部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上升0.195~0.263个百分点,还会导致西部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上升0.206~0.307个百分点。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外资企业的挤入效应更加显著,财政赤字率每向上变动一个标准差,会导致外资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上升0.161个百分点。而其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且对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更明显,财政赤字率每向上变动一个标准差,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上升0.28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上升0.168个百分点。(www.xing528.com)
本章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启示:第一,从总体上看,我国连续多年来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但经济意义上的效果并不明显。鉴于相机决策财政政策对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作用,我国仍然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积极主动地采用灵活、高效的财政政策。第二,可能由于金融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享受到的政策优惠又远远少于西部地区,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中部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考虑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有必要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第三,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主要发生在内资企业,连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对外资企业更多的是挤入效应,有利于吸引国外资本流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