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历来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统计口径差异的影响,准确统计和衡量积极财政政策规模的方法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鉴于此,考虑到统计的权威性,我们整理了2000—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如表5-1所示。
表5-12000—2019年我国历年执行的财政政策
续表
注:根据2000—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整理,“—”表示当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披露具体的数据。(www.xing528.com)
表5-1显示,在2000—2019年20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除2001年和2002年的报告没有关于财政政策的描述,其他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了财政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除2005—2008年4年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外,其他年份均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源头上看,这20年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两轮。第一轮源于1998年的金融危机,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开启积极的财政政策,至2005年逐渐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但为了避免积极的财政政策突然撤出对经济形成较大冲击,我国采取了逐年减少财政赤字的方式。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为应对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我国自2009年起开始启动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中可以发现,本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执行了11年且还将持续执行。从历年安排的赤字额看,除2011年和2012年连续小幅减少外,其他年份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赤字率来看,历年变化较大,表明尽管我国2009—2019年11年间均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从力度上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009年、2016年和2017年拟安排的赤字率在3%的国际警戒线上,2018年和2019年拟安排的赤字率在2.5%~3%之间,而其余年份拟安排的赤字率则小于2.5%。
需要说明的是,赤字率的计算有三种口径(吕冰洋等,2020):一是报告的赤字率,即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赤字率。它考虑了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以及“结余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和“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项目。二是实际赤字率,由于“结余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属于历年积累的资金,与“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类似,均属于弥补赤字的手段,因而为反映当年实际收支情况,在实际赤字率的计算中要剔除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结余结转资金的影响,直接表示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减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后除以GDP得出。三是总体赤字率,它是将政府性基金收支状况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状况合并后计算的赤字,它能在更大范围上反映财政平衡状况。鉴于当前计算赤字率的国际通行标准是实际赤字率和总体赤字率,我们在经验证据分析部分采用实际赤字率指标进行分析。此外,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自2014年起(即新一届政府主政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赤字率的安排摒弃了“左右”“以内”等不精确的表述,转而才有了精确的数字表述,这从局部反映了我国政府对财政赤字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