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全景观

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全景观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经济走弱以及结构性问题的显现,中国经济整体走向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也结束了过去十多年的高歌猛进式的发展。其三,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俨然成为中国企业创新转型的“火车头”和“主力军”。2018年,国内以及世界知名企业排行榜榜单中,中国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创历史新高,共237家民营企业上榜,占整个上榜企业总数的47.4%。

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全景观

(一) 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发展创新

2012年至今,中央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国有企业的创新升级、产业优化。党的十八大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在2013年年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国有企业改革被列为核心目标之一。会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依然是处理好政企分开以及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2014年1月,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随后又颁布《国资委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工作举措》,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可见,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核心任务。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经济走弱以及结构性问题的显现,中国经济整体走向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也结束了过去十多年的高歌猛进式的发展。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此,现阶段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化改革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经济挑战,国有企业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调整自己的发展经营战略,国有企业开始进入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期。在这段时期,随着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在发展上取得了较大成效。其一,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更多的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增强了其在世界的影响力,在中国的经济地位也显得更为突出。2018年《财富》评选得世界500强的榜单上,共有120家中国企业登榜,其中83家为国有企业,较2012年上榜的54家增加了29家。这些国有企业中仅央企就有48家,而2018年中国共有95家央企,即半数央企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其中国家电网、中石油和中石化更是占据了榜单的第二、三、四位。其二,国有企业的品牌价值在这一时期不断增加。在“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 2019年世界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的榜单中,中国的企业共有77个品牌入选,国有企业从2013年的25家增加到了40家。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中国品牌第一的地位成为世界品牌榜单的第八名。其三,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俨然成为中国企业创新转型的“火车头”和“主力军”。在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的评选中,央企获得奖项83项,占当年全国获奖企业的35.2%,这些科技成果被成功地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航空航天事业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提供的数据,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数量比例已升至70%。截至2018年年底,中央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为19.9万亿元,而各类社会资本组成的少数股东占整个所有者权益的36%。虽然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进行控股和民营企业控股国有企业在统计口径上都属于公司股份制形式存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然而这两种企业在并购动机以及并购后的企业经营情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而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具体分析和对待现实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系列转变,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投资驱动力递减,另外生态环境承受力也已临近极限,这些现实因素要求我国经济发展不仅要寻求制度上的改革,更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因为国有企的创新策略具有溢出效应,可以通过创新建立新型产业链,为其他经济结构提供输出服务,引导创新资源的最优配置。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具备完善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制度,并在各方面拥有较为充足的资源,可以利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基础技术的研发进程,催发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在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中,国有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带动中下游中小微企业的共同创新发展,推动完善了新兴产业的布局。

总体看来,在新时代的改革深化阶段,国有企业除了起到创新的龙头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开路者。因为国有企业作为最先“走出去”的先行者,较为熟悉国际商业规则,并拥有丰富的国际并购经验和强大的并购能力。国有企业对外通过三步来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第一,向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技术,占领市场;第二,以并购的形式打入技术相对发达的国家的市场,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国际技术和经验;第三,以“开山修路”的先行者形象带领国内的其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共同转型升级。这一阶段的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路上走在了全国企业的前列。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以其雄厚的资金流、人才储备以及行业优势等进一步确定了其国民经济中的领军地位。

(二) 新时代民营企业的优化升级

截至2018年年底,私营企业已经超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超过50%的税收以及60%以上的GDP,并解决了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仅2018年一年便新增民营企业670万户。2018年,国内以及世界知名企业排行榜榜单中,中国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创历史新高,共237家民营企业上榜,占整个上榜企业总数的47.4%。另外,在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共有42家民营企业营收总额超过了1000亿元,较2017年增加12家,上榜的500强民营企业的销售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较上一年均有所上升。

2018年,全年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加快,增长25.3%,民间投资增长8.7%。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2.1万亿元,增速为12.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9.7%。其中出口额为7.87万亿元,增长率为10.4%,占全国总出口额的48%,继续保持了第一大出口主体的地位;进口额为4.23万亿元,增长率为18.1%。这一年,民营企业对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占比超过了50%,成为我国外贸的主要发展力量。2018年我国发生进出口贸易的民营企业共有37.2万家,占当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79.1%。从区域划分来看,2018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20.3%、18.9%和16.7%,均高于东部的12.1%,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态势,民营企业区域分布不断优化。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也更趋优化。2018年,民营企业出口产品最多的是机电产品,占民营企业出口值的40%以上,其中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手机出口增长率分别为51%、34.1%和16.8%。

虽然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存在涉足行业和运营领域上有局限、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等问题。2018年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共有120家企业入围,总量排名第二,而入围的120家企业中民营企业为17家,仅占我国500强企业总数的14.17%。我国民营企业已经突破3000万家,然而上市公司却不足2000家,这一现象表明了以所有制为界的产业层级差异日益增加。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大型央企占据了产业链的上中游,而民营企业多数分布在下游。由于民营企业集中的行业层次较低,缺乏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品牌和竞争优势,多数企业处在不稳定发展的状态中。

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个实际情况就是现阶段民营企业遭遇了较多困难,既有内部累积的未解决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压力,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都遇到了重大危机。中国政府提出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在这一阶段,不可否认的是民营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与转型压力日益增加,然而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既有必要也是必然。这一阶段民营经济转型的核心是提升创新力度、实现品牌全球化,然而转型升级之路曲折漫长。与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种种危机相比,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却正以轻快的步伐走在世界的前沿,随之改变的还有内需消费和文化产业结构。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大多数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井喷风口上。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的互联网企业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科大讯飞、大疆等一系列优秀企业已经做出了表率,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可期。

中国互联网行业无疑是民营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板块。2014年,中国两大电商公司——京东和阿里巴巴相继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5月22日,京东登陆纳斯达克,每股发行价为19美元,首日市值便达到了286亿美元。同年的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正式上市,每股发行价为68美元,首日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而在2014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榜上,前三名被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包揽,分别是马云(195亿美元)、 李彦宏(147亿美元)和马化腾(144亿美元)。(www.xing528.com)

总的看来,民营企业在这一期间的生产规模、就业规模、税收贡献不断扩大,然而也存在行业处在生产链中下游、创新能力较弱以及资金不充裕等劣势。随着中国产业链的不断升级,新时代背景下的民营企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一些传统行业以及不具备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可以说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而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不断壮大,冲击着世界原先的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商业格局,甚至出现了赶超之势。

(三) 新时代外资企业的“提质增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创新的各种主要构成要素——人才、知识、技术、信息等也越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和配置,哪里的环境好,创新力量就向哪里汇聚。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环境下,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加利用外资总体效益和综合优势。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吸引外资步入“提质增量”的新时代。

外资经济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起到了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需要的重要作用。2015年外资企业的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19.7%,收入和利润占比为22.1%和24%,略高于其资产占比,外资企业呈现出了小V形的企稳态势。中国进口货物中外商的投资企业比重从1986年的5.6%升至2006年的59.7%,近几年有所下降,然而2017年仍占比43.19%。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且脱离WTO框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 也日益增加,这对进一步开放和经济整合是不利的,具体表现为对外资准入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即便如此,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持续对外资经济高度重视,并保持在国际相互融合的环境中促进全球化经济整体发展。这是因为我们需要面对中国当下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优势丧失等问题,也是为了保证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持续起到支撑作用。

首先,以政策为疏导,引导外资流向现代服务业和高质量产业。2013年3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2013年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意味着中国政策将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2017年1月,国务院推出《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要继续放宽外资在服务业、制造业的准入条件,加大外资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投资力度,使外资享有同等参与“中国智造2025”的权利,引导外资不断流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产业。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为核心,推进创新领域开放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资引进力度。将扩大沿线国家双向投资规模定义为新时代吸引外资的新目标。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持续引导外商投资去向,利用外商发挥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大力支持外资的投资创新,鼓励外资进入高附加值及现代服务领域。截至2018年年底,外商全部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占67.93%; 而第二产业下降为31.25%,但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比为70.80%,表明引导外资向高新企业投资成效显著。

其次,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借此与国际高标准对接。自2013年开始,经国务院审批,我国相继设立了上海、福建、浙江等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就吸引外资方面主要推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持续降低外资准入标准,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第二,进一步深入开放金融市场,并完善金融创新及监管制度;第三,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具体表现为采取外商投资备案制,并且建立事中事后的监管制度。自设立自贸试验区以来,其改革创新的成效明显,引导优化外资投资结构、发挥外资带动作用,我国的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外资经济不断引导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最后,以协调各地区发展为目标,引导外资流向中西部地区。为遵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推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会议精神,引导外资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务院在2013年、2017年两次对《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进行了修订。根据最新版本的目录规定,对于符合条件并向在中西部投资的外资企业,除了可以享有自贸试验区的优惠政策之外,还将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政策扶持: 第一,进口自用设备享受额外关税优惠;第二,可享受额外用电、用地等优惠;第三,可享受额外所得税优惠;第四,放开在东部地区禁限的部分产业,尤其是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林牧渔业可以享受特殊待遇。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强调要引导外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集中,积极发挥其在东北以及西部地区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优化外资质量,实现高水平制造业的转移,为外资引入均衡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01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再一次修订,这意味着我国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总体看来,我国吸引外资的发展历程也是促进我国外资政策修改完善的过程。在我国的不同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发展环境,外资政策随之调整,并发挥了不同的推动作用,这直接使我国能够吸引高质量外资,促进了经济发展。

总体看来,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手段是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引入更为优质的资源。对此,我国推行了更为完善和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并筛选出更为优质的外资进入我国的市场,共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傲人成就,但当下中国内部正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中国的强大也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恐慌:“中国威胁论”的呼声近些年从未断绝,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文国家担心自己会失去长期以来的世界领导地位而故意打压中国。从2018年3月开始持续至今的中美贸易摩擦便是美国因中国崛起以及中美双方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而恐慌,进而实施一系列打压中国的行为。中国要想突破目前的僵局、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要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调整产业政策,推动中国企业的创新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