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企业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以改革开放为界限的前后两大阶段。1978年之前,整个企业制度实现了从解放初期不同所有制并存向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转变。这个阶段的中国是一个封闭自守的经济体,自身有一套严密的计划生态链,这是一个高度集中、全面封闭的体系,全国的企业就像是一个个车间,由政府部门担任厂长,其中计划委员会就像是一个调度室,统一计划、财政拨款、银行对账,整个经济体在理想状态下似乎运营得井井有条。但高度集中的经济列车在运行了20多年后,终究是陷入了困境,变革成为必然。
自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逐步引导公有制为主导的企业制度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匹配的、多种所有制共存转变。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历程,我国企业的变革都是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寻找支撑企业生产性功能的制度与其他相关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平衡点。本章根据一些关键事件,将自改革开放后的重大企业变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1世纪初的企业变革(1978—2001);加入WTO后全球化时代下的企业变革(2001—2012);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变革(2012—至今)。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企业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改革公有制企业制度形式,其主要任务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企业的行政制度属性,改变国有企业由于长期缺乏活力、缺乏自主权导致的运行效率低下这一现状;二是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进一步盘活中国经济。(www.xing528.com)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启动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征程。当年经济总量为3645亿元,居全球第10名,占全球GDP总量的1.8%,人均GDP仅381元,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倒数第7位。当时落后的经济水平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刻不容缓,改革开放自此开始。我们以1992年南方谈话为标志性事件,将第一阶段的企业史分为两个部分:1978—1992年公有制经济的“放权让利”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再生”和成长,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经济迅速好转;1992—2001年公有制经济的“产权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