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具有强大内聚力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可以认为,日本的企业文化中既有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根,又有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糟粕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有负面影响,应当引起警惕。

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本章第一节对企业文化进行了静态分析,为了给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提供准确的线索,还要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进行动态系统分析,寻求影响企业文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实例探析:秘鲁人怎么了

(一)外部影响因素

1.民族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企业成员,同时也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他们长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进入企业以后,广大成员不仅会把自身所受的民族文化影响带到企业中来,而且由于其作为社会人的性质并未改变,他们将继续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要把企业管理好,绝不能忽视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处于亚文化地位的企业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这使得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民族文化传统是构成企业生存发展的宏观环境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对企业的价值观念、管理理念、发展战略及策略等理念要素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企业为了今后的进一步发展,还要努力去适应民族文化环境,去迎合在一定民族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状态,否则企业将难以生存,甚至会陷入困境和危机。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对民族文化养分的汲取,必须抱着科学的态度,批判地加以吸收。

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微观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并对民族文化产生反作用。优良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对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具有强大内聚力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有所差异。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符合我国实际的企业文化。同时,我国的社会制度也为各类企业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和日本同属东方民族,都有以儒家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别,两国企业文化有许多不同特点。日本的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虽然日本的“家族主义”优于美国的个人主义,但在被视为大家庭的企业内部,老板与员工并非平等的关系。因此,尽管日本实行企业工会制度,但春天日本工人阶级经常坚持“春季斗争”,向资方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尊重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正日益成为我国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

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立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是所有社会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3.外来文化

严格地说,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企业引进的文化,对于特定企业而言都是外来文化,都会对该企业自身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融合和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文化上的交流和渗透广泛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不仅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从美国接受了现代的经营管理思想、价值标准、市场意识、竞争观念、时间观念等,特别是美国的个人主义观念对日本的年轻一代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连日本企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年功序列工资制”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认为,日本的企业文化中既有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根,又有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叶。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在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文化。来自国外的文化形态可以分为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个人文化三个层次,它们都对我国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去,我国在引进中较多地注意技术、管理、人才等因素,而比较忽视文化因素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这既因为文化渗透是通过某种技术或设备“中介”间接进行的,又因为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具有滞后性和复杂性,比较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应该看到,这么多年来我国在引进先进科技和设备的同时,也从国外引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增强了企业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客户意识、服务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民主观念、环保意识等,为我国企业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当然,我国社会及企业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唯利是图等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糟粕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有负面影响,应当引起警惕。

在国内不同民族、地区、行业或企业间进行资本、技术、市场、产品、服务转移的过程中,异质文化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例如,军工企业在转向民品生产的技术转移过程中,军工企业的严格、严密、高质量、团结、自强、艰苦创业等优良的企业文化因素,必然对普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而普通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和快速反应,以及敢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会对军工企业的企业文化产生积极影响。又如,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有重视技术、重视创新、重视人才等许多积极观念,已对社会各行业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当然,即使处于同一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地区、环境及其他原因也会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转移是非常必要的,在这种转移中自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渗透和融合。

总之,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吸收、消化、融合外来文化中有利的文化因素,警惕、拒绝或抵制不利因素。

4.行业文化

不同行业对组织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组织文化具有相应的行业特点。在卫生行业,治病救人是最主要的特点,从中国古代医家倡导的“医者父母心”到英国19世纪形成的“南丁格尔精神”,都是医疗机构的组织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政府机构,为辖区的人民(公民)服务都是其主要职责,服务意识、服务精神几乎是所有政府机构的行政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一个行业内,企业文化长期相互影响,逐步形成了一些鲜明的共性特征。

同样,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来说,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也有各自的特点。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每个产业又包括很多大的行业,例如,第二产业可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能源业、建筑业等行业,还可再进一步细分,例如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30多个具体的行业。由于各个行业在技术特点、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要求上存在很大不同,所以企业文化也必然有差异。

举例来说,身为服务业的麦当劳,从1954年开设第一家快餐店之后,到目前已经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3万多家连锁店。麦当劳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独具一格的企业文化,使它在世界各地的食品和服务完全一致。麦当劳把员工作为第一财富,崇尚“Q+S+C+V”,即品质上乘、服务周到、环境清洁、超值享受,宗旨是“提供更有价值的高品质食品给顾客”。麦当劳独特的企业文化,既带有企业特色,又反映出了行业特点。又如,1865年创立于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把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关键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具有典型的高技术行业的特点。这也充分说明,不同行业的巨大差异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

5.地域文化

地域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不同国家还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人文环境,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差异。例如,德国东部与西部由于经济和历史原因,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在法国,不同地域的人都保留着自己的特点,包括语言、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美国的纽约和加利福尼亚,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此外,文化差异在城市和郊区之间也会有所体现。丰田汽车把总部从大城市移出来,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乡土气息的样子,因为它热衷于英国和美国的乡村俱乐部式的风格。世界上最大的轮胎制造商米其林(Michelin)公司把总部设在乡下而不是巴黎,因为公司领导要摒弃巴黎“浮于表面和趋于时尚”的文化,他们更喜欢以谦逊、简朴和实用著称的郊区瓦房地区。(www.xing528.com)

正是这种由地域差异产生的文化差异,使企业家在设厂和管理时不得不考虑地域因素。日本企业在进军美国时,尼桑等大公司纷纷入驻田纳西州,因为这里有强烈的工作道德、和睦相处的氛围,这些对于日本企业至关重要。同时,田纳西州与东京同在一个纬度上,与东京气候相似,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樱花,这可能是入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中国地域广阔,同行业、同所有制、同样规模的企业,在东北地区和在广东地区会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高原地区也会感受到十分不同的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恰当考虑这些因素。

(二)内部影响因素

1.企业传统

应该说,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企业传统的发育过程,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传统去粗取精、扬善抑恶的过程。因此,企业传统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企业传统主要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从宏观来看,中国现代企业虽然仅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但却创造和凝练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旧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以实业救国、勤劳节俭、诚信经营为特色的企业精神。

(2)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企业精神和传统。

(3)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企业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例如爱厂如家、艰苦创业的“孟泰精神”,拼搏奉献的“铁人精神”等。

(4)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创新发展,正逐步积淀成新的文化传统,例如以人为本、诚信经营,重视技术和人才、重视效益、重视管理以及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

上述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不仅对形成我国当前的企业文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微观来看,每个企业都应当根据自身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从本企业所追求的愿景目标、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中总结自己的优良历史传统,从而形成自身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创造出本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风格。重视企业传统,不割断历史,对历史传统进行科学分析,注意发掘和继承优良文化传统,是建设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的必由之路。

2.企业发展阶段

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曾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企业如何发展、老化和衰亡。他写了《企业生命周期》一书,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爱迪思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揭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提示了企业生存过程中基本发展与制约的关系。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企业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试图为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的阶段,使企业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处于生命周期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管理不同的特点,进而影响到企业文化。企业从导入期、成长期发展到成熟期,再到衰退期,便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积累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会不断滋生一些不良风气。

处于导入期的企业往往只关注企业生存和市场,而不顾及内部规范管理,可能产生一切以挣钱为导向的文化氛围,这时企业家要特别注意对短期行为的及时纠正。中国有句古话叫“以义取利”,这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进入成长期的企业,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各项工作的逐步开展,企业文化渐渐成形,这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企业家要抓住这一时机,考虑长远发展,塑造可以永久传承的优秀文化。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文化就基本稳定了,这时的企业家都要特别小心企业惰性的产生,警惕企业文化老化和异化的危险。在这个阶段,许多企业家采取了变革文化的办法,不断激发企业文化的活力,用企业文化这只“无形的手”阻止企业走上衰退之路。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制定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和方案,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3.企业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就是一定时期内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及发展能力的重大选择、规划及策略。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长远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指明发展点,并确定企业需要的发展能力。战略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战略常常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或变革,因为不断创新以适应环境变化是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当战略的变革与企业文化相冲突时,由于企业文化变革的速度有限,观念的更新和行为的改变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跨度,企业文化的某些内容就会成为战略实施的阻力。这时,企业往往需要对企业文化重新进行调整、修正、补充,更替原有的企业文化要素,使企业文化与变革的战略能够匹配、协调。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对战略的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为战略的发展保驾护航;反过来,企业发展战略的实践,将使企业文化得到升华。

4.个人文化

个人文化因素,指的是企业领导者和企业成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由于企业文化是全体企业成员认知和行为的结晶,因此企业成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该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一个村办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一家高新技术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异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前者多为中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其主导需要停留在生存和安全的层次上,所以其企业文化更多地集中在安全第一、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上;而后者大部分员工为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的主导需要基本上处在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层次上。例如,由清华大学校办企业成长起来的紫光股份公司,1991年曾提出“大事业的追求,大舞台的胸怀,大舰队的体制,大家庭的感受”的“四大”文化,中关村四通公司曾将“高效率、高效益、高境界;先做人,后做事”作为企业精神,这些均反映了科技企业对高层次企业文化的追求。

员工中的模范人物是员工群体的杰出代表,也是企业文化人格化的突出体现。王进喜对大庆精神、张秉贵对北京王府井百货公司的“一团火精神”、李双良对太钢精神都发挥了这种作用。向模范人物学习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目前,许多企业重视培养内部的模范、标兵、先进工作者,使企业文化通过他们实现人格化,众多员工向他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在个人文化因素中,领导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修养、政策水平、思维方式、管理理念、工作经验、工作作风乃至人格特征等,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因为企业的愿景和宗旨、核心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作风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企业领导者价值观的反映。国外有时甚至把企业文化称为“企业家精神”。主要领导者更换,往往也会对企业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一个好的领导者集体是至关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