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的生活文化

探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的生活文化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夹浦镇位于太湖西南岸,居浙江北部,与江苏省宜兴市相接。全县唯一的长兴轻纺城落户于夹浦,目前已成功吸引县内外264家纺织企业入驻,已成为长兴县纺织产业的集散中心,更是连接县外大型纺织基地和市场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夹浦镇先后组织召开三届布商大会,家纺展示会、纺织机械展等多种活动。

探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的生活文化

夹浦镇位于太湖西南岸,居浙江北部,与江苏省宜兴市相接。镇域面积69平方千米,下设13个行政村,有农户9538户,常住人口30295人,在册外来人口11673人。镇域社会治安稳定,民风淳朴,曾先后获得全国千强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镇、省级教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省体育强镇、省工业强镇,中国长丝织造名镇等荣誉称号。

1.纺织集群基本概况

夹浦的纺织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长兴县纺织产业的发源地,纺织产量占据全县50%以上,集群内化纤加工业、织造业、印染后整理到家纺生产等领域有着良好的配套。2018年底夹浦镇共有纺织类企业近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5家,规模以下企业395家;个体工商户数1957家,拥有各类纺织设备4.4万余台,产品主要为磨毛布、春亚纺、伞面绸、里子布、交织棉、五枚缎、浴帘布、遮光布、箱包布等50多个品种。是全国家纺面料、服装辅料、窗帘布主要供应地之一,年产各类织物近30亿米,化纤丝近60万吨,印染布近30亿米。2018年纺织产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72亿元,占全镇的92%;销售收入完成160亿元,占全镇销售收入的91%;自营进出口完成25亿元,占全镇进出口的100%,从业人员达30000余人,占全镇从业人数的90%以上。

(1)化纤、前道整理行业。目前拥有主要设备1260台,其中加弹机630台,前道15台,整经机615台。2018年完成产值60元,占纺织产业的35%,产品销售完成56亿元,占纺织产业的35%,入库税收完成9500万元,占纺织产业的31%。产品主要为各类中低档加弹丝,年加工能力约在60万吨以上。

(2)中间织造、整理加工行业。目前全镇拥有主要设备41761台,其中喷水织机41000台,喷气织机250台,经编机125台,圆机60台,磨毛机190台,打卷机450台。2018年工业产值完成90亿元,占纺织产业的52%,产品销售完成83亿元,占纺织产业的51.6%;入库税收完成1.3亿元,占纺织产业的42.6%。产品主要为家纺面布、服装里子布、窗帘布、浴帘布、遮光布、箱包布等50多个品种。其中中高档产品约占50%,年生产各类化纤布30亿米。

(3)印染、后道加工行业。全镇共有印染企业11家,拥有印染主要设备617台/套,轧花、压光、检染包装等后整理设备460台/套。2018年工业产值完成21亿元,占纺织产业的12%,产品销售完成20亿元,占纺织产业的12.4%;入库税收完成7400万元,占纺织产业的23.8%,产品主要为各类家纺、家居面料、功能化军工、休闲户外产品等70个品种。其中高端产品约占55%,普通大众类产品约占45%。全年加工和贸易各类纺织品约30亿米。

(4)终端成品、家纺行业。全镇拥有家纺企业22家,共有缝纫机360台,绗缝机12台。2018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占全镇纺织业的1%;产品销售完成1亿元,占纺织业的1%,入库税收800元,占纺织业的2.6%,主要产品为家居家纺用品。

2.工作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夹浦镇以十九大精神及“两山”理念为指引,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鼓励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倡导科技创新,开展环境整治倒逼产业提升等举措,纺织产业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

(1)科技创新不断增强。近年来,我镇纺织产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获得中国家纺面料之乡、中国长丝织造名镇等荣誉称号,也涌现出盛发印染、莱美科技、纳尼亚实业、诚鑫印染、鑫涛纺织等骨干企业,并形成了名牌产品梯队格局。拥有省知名商号4个,省名牌产品6个,市名牌6个,国家重点高新企业15家,省科技型企业28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3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近三年R&D经费年增长30%以上;其中盛发纺织和莱美科技两家骨干企业的产品成功拓展军工领域。全镇100%的纺织企业全部实行6S现代管理,喷水织机企业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莱美科技全力打造数字化工厂建设,纳尼亚实业成功在中国香港交易上市。

(2)纺织环境全面提升。近年来,夹浦镇对全镇所有的喷水织机全面整治提升,改造提标了1个污水处理厂、7个中水回用站和1座印染废水预处理厂的建设,日处理能力12万吨,共改造总管260千米,纺织企业厂容厂貌焕然一新,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达到100%以上,真正实现了“站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机”的全覆盖、全处理模式。特别是去年年底以来,全镇开展了夹浦地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活动,通过盘活存量空间、建设小微园区、推进数字化改造等手段,加快纺织业转型升级。目前全镇已减少散户近300户4000台织机,今后随着集聚企业的自身条件不断成熟,散户织机也将逐渐减少,计划2020年12月底前镇域喷水织机、加弹机全部实现入园集聚,彻底淘汰工业平台及纺织企业集聚区边界外喷水织机、加弹机。对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实施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飞行监测,全面实现三废的有效监控,推进纺织产业规模绿色发展。(www.xing528.com)

(3)公共配套全面健全。全镇共有4个工业平台,总规划面积2.2平方千米,入住企业104家。全县唯一的长兴轻纺城落户于夹浦,目前已成功吸引县内外264家纺织企业入驻,已成为长兴县纺织产业的集散中心,更是连接县外大型纺织基地和市场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夹浦镇先后组织召开三届布商大会,家纺展示会、纺织机械展等多种活动。同时邀请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理工大学等有关专家院士对夹浦的纺织企业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出外考察和参加展销会等,为纺织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信息化建设、质量监测管理、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需求提供公共服务。

(4)群团组织发挥健全。近年来,政府加大统计力度,做到应报尽报,及时上报;行业内成立夹浦商会、长兴县纺织协会、印染协会等组织,群内信息丰富,活动活跃,为行业自律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纺织企业在社会救助,公益事业等方面捐款近1亿元,真正树了正气,勇担企业社会责任。

3.发展规划

夹浦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已基本锁定,以喷水织机织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将是夹浦纺织产业未来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形式。产业链上移、企业梯队建设、生产模式转变,将是夹浦纺织产业未来转型升级主要内容,尤其织造转型与家纺升级将是决定夹浦纺织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加速转变发展模式,提升产业聚集度。以“总量控制、等量置换、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为核心,以“属地管理、因地制宜、内部消化”为方针,积极推进织造产业产能整合,通过环保政策倒逼、差别电价控制、超能耗加价、淘汰目录管理等手段,倒逼织机户淘汰老、旧、低档的喷水织机。通过政策引导和企业间利益调整,打破资源整合障碍,加快低、小、散、弱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促进生产组织专业化、集约化,积极引导喷水织机散户向园区、集聚区整合集聚,将千家万户的家庭工业转向集聚发展。力争到2020年,夹浦地区喷水织机、加弹机“低散乱”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纺织行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理顺,产业空间及产能布局更趋优化,全镇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持续培育家纺产业,延伸产业上下游链。积极培育夹浦家纺产业规模,做大做强终端产业规模,以政策为引导,实施“以机(缝纫机)换机(喷水织机)”行动和“公司+农户”模式,鼓励喷水织机户发展家纺。鼓励印染、后整理等中端产业链上的企业向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延伸,加快企业自身内部配套,打造从织造、染整到成品的一条龙纺织集团化企业。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与夹浦产业相关的配套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壮大夹浦纺织产业链,实现内部资源有效利用整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良性向上产业发展势头。

(3)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按照差异化精品化和成品化产品发展路线,积极依托盛发印染、莱美科技、纳尼亚实业等具有自主创新的企业,拓展企业产品创新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避免企业过度竞争。以经济利益和产品效益等为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型企业产业升级-创新机制建设良性互动。积极转变企业家发展理念,以企二代为重点,通过培训、论坛、参展等形式拓展企业家视野,开拓思路,打破自我封闭式的小企业发展模式。重点加强政企研合作,支持建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技术)中心,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公关等形式,加快形成企业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行业标准,力求在功能化、绿色化、品牌化、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上取得突破,努力在行业内赢得更多的“话语权”。积极搭建纺织工业信息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行业走向、新原料、新产品、新技术等信息服务,政府鼓励企业寻找新产品、新市场,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企业尝试产品创新、市场拓展。

(4)深化设备提档升级,着力提升产品档次。持续推进纺织印染技术、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淘汰老旧喷水织机、整编机、印花机、定型机等生产设备,以“机器换人”为核心,持续推进纺织企业减员减人,压缩过剩产能,提升劳动效率。加快纺织企业设备升级改造、机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特别是喷水织机机联网建设,充分挖掘现有机器设备的潜能,提升企业管理模式,在完成落后产业、设备的淘汰的同时,实现企业产业升级的资金积累。

(5)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打造企业发展梯队。结合“强企工程”,按照“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要求,深入推进“135”行动计划,明确企业1年、3年和5年的发展思路与举措,确定重点推进项目,积极打造优势企业集群。切实转变以往撒胡椒面普惠式政策奖励方式,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重点扶持中大型纺织企业。建立领导联系龙头企业制度,跟踪龙头企业发展,加强服务指导,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加快自身结构调整、促进产品产业转型。继续引导中小企业“抱团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争取在2~3年内形成1家企业全国行业前10强,3~4家区域性龙头骨干企业,10~20家县域龙头骨干企业的雁阵式企业发展梯队。

(6)依托长兴轻纺城,夯实产业发展平台。按照“政府扶持平台、平台引导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要求,注重政府主导,优化政府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省级纺织出口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纺织公共信息服务、纺织品检测服务、纺织人才培训服务、纺织产品展销”等公共平台建设。建立产品开发设计应用中心,引进工业设计单位,进行市场化运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独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交易,通过搭建贸易大通关平台、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等大力推进市场开拓,实现市场多元化。努力“借台登高”,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