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考农村富裕群体治村现象的优化方案

思考农村富裕群体治村现象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富裕群体治村的现象尤其普遍。据统计,我省新当选的13.32万余名村委会成员中,富裕群体占30%左右。农村富裕群体已经成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参与影响村里的决策,使之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或者至少不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这应该说是大部分农村富裕群体参与村民自治的目的,亦是最基本的目的。在目前,为保护自身已创造的经济利益和为将来的生意打下基础是富裕群体的主要目的。

思考农村富裕群体治村现象的优化方案

经济改革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改革造就了一批先富起来的农民,主要包括先行富裕起来的企业家、工商户或种植养殖业大户。他们土生土长在农村,但又基本脱离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他们属于新型的农民群体,也是直接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通过经商办企业和自己辛勤劳动先行富裕起来的幸运者。这些富裕群体积极参加村委会主任、委员竞选,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农村基层政权的领导岗位,当上了“村官”。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富裕群体治村的现象尤其普遍。据统计,我省新当选的13.32万余名村委会成员中,富裕群体占30%左右。以私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慈溪市为例,297个行政村中,“老板”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有143人,占48%;担任村委会主任的76人,占25.6%;担任村三套班子成员的有483人。农村富裕群体已经成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那么,农村富裕群体参与农村基层政权,治理农村,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还是阻碍?这一现象将对我国的基层民主与政治文明建设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思考。

人的动机是由自身的需要产生的,每个人的需要又是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所以,人们参与政治的动机也可以是多样的。富裕群体参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经济利益取向。通过参与影响村里的决策,使之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或者至少不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这应该说是大部分农村富裕群体参与村民自治的目的,亦是最基本的目的。在目前,为保护自身已创造的经济利益和为将来的生意打下基础是富裕群体的主要目的。在调研中,就有村干部表示:“在上头混个脸熟,好办事。”当然,这不仅仅是指办村里的事情。村干部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和接待来访领导专家,掌握了一些信息和资源,对于其自身企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第二,政治地位取向。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之后,一部分富裕群体对政治方面的要求便逐渐凸现出来,他们开始不满足处于权力格局中的边缘地位,从而开始追求一种政治影响力“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是政府主导型的,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紧密。在这一背景下,富裕群体要保护并发展自己的利益,在村庄政治格局中谋求一定地位,进而争取地方政府及领导人的承认和保护无疑是一条较为可行的途径。在这一取向和动机中,我们不能排除那些抱有“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思想的人。不管怎么说,当选本身就是一种荣誉,“表示村民对自己的信任”,在调研中,持这种想法的村干部不在少数。

第三,理想主义取向。除了大部分是为了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参与村民自治的富裕群体外,还存在着一小部分的确是出于公心,即为改造农村、造福百姓而积极参与村民自治的富裕群体,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在经济方面的事业。

富裕群体参与村民自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上层路线和下层路线。随着村民自治制度和选举程序的日益规范,上层路线在技术上已变得越来越难以操作,但其影响却不可忽略。

上层路线是指富裕群体通过影响村干部或更上一级的领导,来达到自己当选的目的。这种路线的成功程度主要依赖富裕群体对当地经济贡献的大小以及相互的经济依赖程度。

下层路线是指富裕群体主要依靠村民的支持而当选。这种路线的成功程度依赖富裕群体在当地影响力的大小。目前左右这种影响力的因素错综复杂,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富裕群体已经作出的经济共享或当选后有望会作出的经济贡献的大小。当然,也不排除贿选、家族等个别因素的特殊影响。简而言之,富裕群体参与村官竞选的主要途径就是经济渠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上层路线和下层路线的运用往往是交叉的。

从调查来看,我们认为导致富裕群体大量当选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农民的认识与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了。农民对村官的选择是有着理性利益原则在左右的,富裕群体走上致富道路之后,在当地会有一种榜样和示范效应。所以,农民们希望当选的富裕群体带领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在这种认识下,富裕群体对普通村民来说无疑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其次,党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与认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鼓励并支持富裕群体竞选“村官”。希望富裕群体当选来发展当地的经济。同时,因为富裕群体掌握着各种资源,尤其是经济资源,也比较有号召力,也就更加有利于乡村的治理和乡镇任务的落实。(www.xing528.com)

最后,富裕群体本身的条件是他们能够当选的重要因素。竞选需要各种资源,而富裕群体是最有条件调动各种资源的群体。从现实来看,村庄选举政治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发展村庄的经济与带领农民致富,这也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而富裕群体是最有条件解决这一问题的,归根结底,经济资源的掌握与拥有是关键。正如人们私下所言:“穷人当村长,说话也不响”,“宁跟有钱的老板,不跟有权的支部”。

由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富裕群体的当选有其内在的必然趋势,经济手段的运用当然有待规范,也不排除在某些时候、某个村庄确实影响了村庄选举,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经济手段的运用实质上并没有对村民自治的民主性构成挑战,也没有违背选民的意愿,其当选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复合而促成的。

总体上看,富裕群体当上村官以后,基本上履行了当初的竞选承诺,确实办了一些多年未决的实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协助完成的任务,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乡镇政府的肯定。但从调查看,“老板村官”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还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从政精力不足。在现在的情况下,当选的富裕群体“村官”很少有能够脱离自己生意和企业的。也就是身兼两职,“老板”和“村官”,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好则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处理不好则顾此失彼,甚至两败俱伤。“老板村官”的身份决定了他们首先是“老板”,经商办企业仍然是他们的第一要务。有关调查材料显示,企业发展仍然是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思考的中心和重点。从全市的情况看,大多数当上“村官”的富裕群体还处在积极增强经济实力、站稳脚跟的阶段。他们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村务管理中。再说,因为村务管理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一旦企业经营发展与村务管理发生矛盾,有的可能会以企业发展为重,抽身离去,甩手不干;有的可能会疲于两边应付,最终使企业的发展和村务的管理都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从政经验欠缺。富裕群体经商办企业经验丰富,但有的从政能力水平比较低,对一些重大问题缺乏深刻思考;有的还缺乏“领头雁”的意识。成为“村官”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拆迁建房、计划生育、邻里纠纷,有的往往束手无策,不善于运用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法规来处理,往往单一地想用金钱方式来摆平,处事不够公正合理,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自身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有的平时在企业里习惯自主决策,在村务管理中也照搬企业管理的方法,往往遇事不沟通,处事不民主,导致班子不团结。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富裕群体当村官的积极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真正做到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宽,进一步调动他们的从政热情。要客观看待他们在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老板村官”中的先进典型,引导更多的富裕群体去参与村民自治,治理乡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

第二,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从政能力。富裕群体虽然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其政治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都是第一次当村干部。他们对党的理论政策的把握,以及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为此对新当选的富裕村官进行任前培训显得十分必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农村工作的需要,结合这一群体的特点,积极组织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从政能力。

第三,完善监督机制,规范富裕村官的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办事,凡村委会确定的重大事项,必须先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要坚持村务公开和镇、街道联管村委会财务制度,加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力度;要合理使用好监督权和罢免权,对不合格的村官要予以罢免,确保村民通过合法渠道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要加强检查,强化监督,教育引导村官增强民主管理意识,真正使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第四,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村两委会班子成员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富裕村官的特殊性,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增加班子成员的互补性,尽可能地解决好他们精力分散的问题,努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富有战斗力和号召力的坚强集体,真正发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作用。

(周威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