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洋:低成本扩张谋求成功

博洋:低成本扩张谋求成功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07“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博洋”和“唐狮”分别以32.34亿元和31.9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210和第216位,占据宁波上榜品牌的1/5。去年6月的这份上榜单上,也有博洋,但那时的品牌价值不到30亿元。10多年的历练,博洋的掌舵人戎巨川感慨,博洋是吃螃蟹“吃”出来的名牌。为快速壮大企业实力,博洋的低成本扩张近乎疯狂。到1997年,博洋旗下的分公司及分厂多达16家。

博洋:低成本扩张谋求成功

■吴华清

6月,家纺产品销售步入淡季。大大小小的家纺专卖店门可罗雀,一天下来,难得有几个“上帝”光顾。

难熬的夏季,博洋却总有喜讯传来。6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07“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博洋”和“唐狮”分别以32.34亿元和31.9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210和第216位,占据宁波上榜品牌的1/5。

一家公司能有两个品牌上榜,全国少见。去年6月的这份上榜单上,也有博洋,但那时的品牌价值不到30亿元。

今天的博洋,不仅坐定中国家纺业第一把交椅,还成为全球休闲服行业的“大腕”。更叫人不敢小觑的是,博洋旗下品牌除了家喻户晓的“博洋家纺”和“唐狮”,“德玛纳”、“涉趣”、“华尔思丹”、“33Layer ”等多个二线品牌,也正如同昨日的“唐狮”一般,攻城拔寨,以惊人的速度长大。

商场博弈,成而扬之。10多年的历练,博洋的掌舵人戎巨川感慨,博洋是吃螃蟹“吃”出来的名牌。

创新,创新,在博洋人的字典里,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词儿。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商业创新,成就了业内广为称道的“博洋模式”。

故事得从博洋前身宁波永丰布厂说起。1982年,刚从浙江工学院宁波分院毕业的戎巨川,背着行囊来到当时宁波实力最弱的国有企业永丰布厂报到。

4年后,刚刚摸出点门道的戎巨川出任厂长,那年他23岁。但永丰布厂已经奄奄一息:赖以生存的茶巾业务,因原材料大幅上涨和产品不过硬面临停产。

要质量没质量,要市场没市场,要资金没资金,咋办?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戎巨川大胆决策:跟上海一家大公司联营,借力实施技术改造。这一招让工厂诸多元老自愧不如,厂子很快起死回生,渡过了第一道难关。

接着,戎巨川开始了他的产业创新之路。他带领厂里技术人员摸着市场搞科研,仅用两个月就开发出新产品开司米童装面料。往市场上一放,大受欢迎。工厂掘得第一桶金,当年创利100万元。

可惜好景不长。丰厚的利润引得一大帮纺织企业蜂拥而至,纷纷上马生产开司米童装面料。开司米产量的迅速膨胀让戎巨川的隐忧与日俱增,在几个月的苦心调研后,他决定未雨绸缪,进军家用纺织装饰市场。

之后,欧美、日本国际名牌家纺的贴牌加工订单不断飞来,戎巨川同时给自己留了一手:偷偷摸索家纺设计、纺纱、织造、印染、缝制一体配套之路。当同行转产开司米童装面料而致市场一落千丈时,博洋的家纺产品早已漂洋过海,开始赚得大把外汇

危机成了商机,拐点成了支点

这次“幸免于难”,让戎巨川信心大增。家纺在国际上三分天下有其一,中国人就不能有自己的家纺品牌?一番深思熟虑后,戎巨川喊出口号:“中国人的家纺从博洋开始。”

凭借贴牌加工学来的几招,“博洋”全力打拼国内家纺市场,一开始便搞得像模像样:质量、品位跟国外名牌相比毫不逊色,还开发出1300多个品种,分别用在客厅、餐厅、卧室、卫生间,功能不同,花色各异。

不久,“博洋家纺”专卖店高调问世,一举成名,产品竟然几度脱销。家纺的高歌猛进让戎巨川更加野心勃勃。他决定出击浩瀚如海的服装市场。红帮裁缝之乡高手林立:杉杉西服、雅戈尔衬衫、罗蒙西服、唐鹰西裤早已声名显赫,成为国内服装界“大佬”。想在这里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但戎巨川判断,按照国外服装业发展经验,当人均GDP开始向3000美元挺进的时候,将出现服饰休闲化趋势。而宁波服装强在正装,弱在休闲装。

那就“退”居“休闲”,弄出一个大众化休闲服装品牌。

1994年,解放南路8号一座不起眼的小楼里,第一件唐狮休闲服诞生了。在宁波大牌林立的服装企业中,80万元起家的唐狮那时还没有进入公众视线。

品牌服装是高投入、高风险产业,一个销售额达10亿的服装企业,往往需要上十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上万员工。然而,一旦追加投入,戎巨川又担心背上巨大的包袱。

几经考虑,博洋决定摒弃传统服装经营模式,跳出传统制造业的框架运作。按照这个思路,唐狮放弃生产流程,传为以OEM的形式组织货源,强化设计功能,并全面试行特许加盟制。

这一试立竿见影,唐狮开始了产销量连续多年翻番的神话

今天回头看时,戎巨川感慨,那一“退”真的退对了。

十年磨剑,唐狮的剑光已经从宁波、杭州、苏州、南京闪耀到全国各地。

长三角的几个城市,唐狮的年销售额都超过5000万元,有些已经过亿。现在,“唐狮”在国内的专卖店已超过1120家,而且每年仍以10。150家的速度在增长。

离合之间

1995年,永丰布厂股份制改造。还是初生牛犊的博洋就以打造中国“可口可乐”的野心走进人们的视线。

先是强身健体。为快速壮大企业实力,博洋的低成本扩张近乎疯狂。

从1995年底开始,博洋兼并了宁波第一服装厂、华丰色织厂,尔后相继吃下宁波达俊制衣公司、宁波丝织服装厂、宁波服装工业公司等多家“老字号”。到1997年,博洋旗下的分公司及分厂多达16家。

三年合并不休,企业摊子迅速铺大。不久,戎巨川发现,公司内部机制性、结构性问题伴随若版图扩大逐渐暴露。“必须建立起一套直面市场的运作体系,才能彻底解决企业深层次顽症。”

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箭在弦上。

1999年2月,从企业国际贸易部冒出来的一个个单体公司,揭开了博洋管理创新的序幕。

每一个业务员被“分离”成一家家独立的外贸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业务员可直接承揽外商订单,集团公司负责单证、结汇等代理出口服务。业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差旅费都得靠自己赚来,集团一概不管。

在巨大压力和利益驱动下,一夜之间,博洋的业务员似乎个个成了拼命三郎。过去,他们接到订单要层层审批,从接单到出口至少两个月,现在只要认得准,自己就能当场拍板,从接单到出口,3天完事。

效率高了,博洋外贸出口立马爆发式增长。当年230万美元,第二年750万美元,到了第三年,这个数字达到1050万。

外贸公司改革正酣,博洋又把目光对准了人才济济的设计部。之前,公司对设计员像对行政人员一样考核,年纪不分大小,学历不分高下,水平不分高低,拿工资、得福利“一视同仁”,设计高手苦于无用武之地。

戎巨川照样来了个切除术。设计员同样被视作一家家模拟公司,自负盈亏,设计的作品经市场检验后,由集团决定是否大批量投入生产。销售得多,设计员报酬可能翻上好几番。

设计员从设计室走到一线卖场,对市场更敏感,反应也更快。每月,他们推出新产品500多款,是过去的5倍。在博洋家纺和服装品牌专卖店,产品每月都以超过30%的比例在更新。

管理改革的第三斧,“砍”在与集团主业关联不大的各下属部门,分厂、车队、沿街店面,甚至公司幼儿园都相继独立经营。

三斧下来,结果好得出乎意料:员工与公司貌离神合,利益共同点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多元之变

体制顺了,博洋人开始大做品牌文章。

“出厂就要是精品“,戎巨川横下创牌一条心。10年前的一把火,让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

1997年9月6日,集团临时召集全体职工开“焚烧不良产品现场大会”,将那些合格但够不上精品的家纺付之一炬。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掉了20多万元,许多员工心疝得直掉泪。

“烧掉的是短缺经济时代的质量观,烧出的是生产精品的意识”,直到今天,博洋的几位元老还常忆起那场大火。

大火过后,员工们再也不敢怠慢,质量迅速在高端稳定下来。

当年底,博洋在国内同行中最早实施IS09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按国际标准生产。有绣花偏位、刺绣不齐、小疵点等毛病的各种产品,被陈列在产品展示厅的“不良产品展示室”,由展评员为参观的职工和客商讲解。

“敢亮丑的企业,质量一定有保障。”美国克瑞思家纺世界购物中心一位客商看了展评后,当场与博洋签订1200万美元的合同。

次年,国内市场悄然掀起的博洋家纺销售热浪,很快招来了数百家仿效品牌粉墨登场。这时,国际家纺品牌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内外夹击。博洋人早早闻到了血雨腥风的味道。

如何应对?博洋人给出的回答是二次创牌。(www.xing528.com)

求新求异,见异思迁,是纺织、服装市场的消费特点。一个品牌显然难调众口。戎巨川决定,在两大板块中推行多品牌战略,细分产品定位,体现差异化。

一个由60多名专业入士组成的设计部成立了。它的功能是为居民家庭提供特色各异的软装潢服务。”这个市场如果真正培养起来,我们每天加班做都来不及。”戎巨川不断给设计师打气。

床上用品开发不仅纵向延伸,也开始横向拓展,布艺、沙发、窗帘、家装工艺品统统生产。花样一下子多起来,销售模式也相应调整,综合性家纺超市亮相街头。

2002年,集团实施“500万元创5个品牌”的计划:每个职业经理人以50。万元起家,相对独立地运营各自的品牌,集团只负责提供资本、检测中心、信息化配套、品牌管理等保障服务。

“博洋能有今天,得益于宽松的创业环境。”唐狮掌门人戴成浩说,“一个品牌成了一家公司,企业创造力得以爆发出来。”

2003年,博洋实施借力行动,请名人助阵打响品牌。香港影视明星赵雅芝加盟,为博洋家纺做形象代言人;活力四射的台湾超人气组合S.H.E加盟,为唐狮做形象代言人。

这一招太有用了。" SuperStar”、“波斯猫”等歌曲一走红,唐狮立即名气大震,逮住一大群年轻人的眼球。前两年还是服装行业“小弟弟”的唐狮,年销售量一下蹿到1500万件,当上宁波服装业销售状元,晋升国内休闲服第一梯队。

博洋家纺也在尝试与国际顶尖品牌碰撞。

2002年,博洋推出200条单价9999元的“极品羽绒被”。

“一万块一条的国产被子,有人买吗?”人们在心里打着问号。

疑问紧接着变成了惊讶:中国的高端市场实在大!消息刚一发布,雷迪森等数家五星级酒店立即表示,要买来给总统套房专用。万元羽绒被成了抢手货。

2006年初,博洋再度启动品牌创新计划,提升旗下10多个服饰品牌的形象和内涵,面料、设计、款式以及销售管理、店铺设置等全面纳入国际化秩序式管理。如今,博洋集团已有3个二线品牌销售过亿元。

圈地之术

在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的2/3来自销售,1/3来自生产。

考量博洋在零售终端的投资运作,人们发现戎巨川商业创新的勇气。

2001年,博洋家纺砍掉经营面积小、销售业绩差的店铺,投资兴建若干区域旗舰店。现在,博洋家纺在全国拥有1000多家专卖店,其中30%自营店销售占据50%的份额,并拥有30%的物业资产。

“自建终端不仅作为商业地产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它能掌控零售渠道话语权。眼下,我们已控制了国内3000多个线状分布的零售网点,而横向面状分布还有所欠缺,适度发展大型百货连锁业正好弥补这个缺陷。”戎巨川说,“如果纵横结合的零售网点群全面形成,博洋将实现‘渠道为王’的目标。”业内同仁渐渐意识到,博洋进军百货业意在一箭双雕:利用终端市场巩固和开拓集团家纺、服装市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和乡镇市场;利用传统百货业面临升级和变革的机会,确立博洋在每个城市中的商业品牌。

“烧掉的是短缺经济时代的质量观,烧出的是生产精品的意识”,直到今天,博洋的几位元老还常忆起那场大火。

大火过后,员工们再也不敢怠慢,质量迅速在高端稳定下来。

当年底,博洋在国内同行中最早实施IS09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按国际标准生产。有绣花偏位、刺绣不齐、小疵点等毛病的各种产品,被陈列在产品展示厅的“不良产品展示室”,由展评员为参观的职工和客商讲解。

“敢亮丑的企业,质量一定有保障。”美国克瑞思家纺世界购物中心一位客商看了展评后,当场与博洋签订1200万美元的合同。

次年,国内市场悄然掀起的博洋家纺销售热浪,很快招来了数百家仿效品牌粉墨登场。这时,国际家纺品牌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内外夹击。博洋人早早闻到了血雨腥风的味道。

如何应对?博洋人给出的回答是二次创牌。

求新求异,见异思迁,是纺织、服装市场的消费特点。一个品牌显然难调众口。戎巨川决定,在两大板块中推行多品牌战略,细分产品定位,体现差异化。

一个由60多名专业人士组成的设计部成立了。它的功能是为居民家庭提供特色各异的软装潢服务。“这个市场如果真正培芥起来,我们每天加班做都来不及。”戎巨川不断给设计师打气。

床上用品开发不仅纵向延伸,也开始横向拓展,布艺、沙发、窗帘、家装工艺品统统生产。花样一下子多起来,销售模式也相应调整,综合性家纺超市亮相街头。

2002年,集团实施“500万元创5个品牌”的计划:每个职业经理人以500万元起家,相对独立地运营各自的品牌,集团只负责提供资本、检测中心、信息化配套、品牌管理等保障服务。

“博洋能有今天,得益于宽松的创业环境。”唐狮掌门人戴成浩说,“一个品牌成了一家公司,企业创造力得以爆发出来。”

2003年,博洋实施借力行动,请名人助阵打响品牌。香港影视明星赵雅芝加盟,为网洋家纺做形象代言人;活力四射的台湾超人气组合S.H.E加盟,为唐狮做形象代言人。

这一招太有用了。" SuperStar”、“波斯猫”等歌曲一走红,唐狮立即名气大震,逮住一大群年轻人的眼球。前两年还是服装行业“小弟弟”的唐狮,年销售量一下蹿到1500万件,当上宁波服装业销售状元,晋升国内休闲服第一梯队。

博洋家纺也在尝试与国际顶尖品牌碰撞。

2002年,博洋推出200条单价9999元的“极品羽绒被”。

“一万块一条的国产被子,有人买吗?”人们在心里打着问号。

疑问紧接着变成了惊讶:中国的高端市场实在大!消息刚一发布,雷迪森等数家五星级酒店立即表示,要买来给总统套房专用。万元羽绒被成了抢手货。

2006年初,博洋再度启动品牌创新计划,提升旗下10多个服饰品牌的形象和内涵,面料、设计、款式以及销售管理、店铺设置等全面纳入国际化秩序式管理。如今,博洋集团已有3个二线品牌销售过亿元。

在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的2/3来自销售,1/3来自生产。

考量博洋在零售终端的投资运作,人们发现戎巨川商业创新的勇气。

2001年,博洋家纺砍掉经营面积小、销售业绩差的店铺,投资兴建若干区域旗舰店。现在,博洋家纺在全国拥有1000多家专卖店,其中30%自营店销售占据50%的份额,并拥有30%的物业资产。

“自建终端不仅作为商业地产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它能掌控零售渠道话语权。眼下,我们已控制了国内3000多个线状分布的零售网点,而横向面状分布还有所欠缺,适度发展大型百货连锁业正好弥补这个缺陷。”戎巨川说,“如果纵横结合的零售网点群全面形成,博洋将实现‘渠道为王’的目标。”业内同仁渐渐意识到,博洋进军百货业意在一箭双雕:利用终端市场巩固和开拓集团家纺、服装市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和乡镇市场;利用传统百货业面临升级和变革的机会,确立博洋在每个城市中的商业品牌。

新江厦是博洋在百货业抢占的地盘之一。

这家老牌大型零售企业,拥有20多家大型综合性超市和6家连锁书城,并计划发展500余家便利店。2004年,原隶属于鄞州区供销社的宁波新江厦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博洋持有其48.5%的股份(现已增至49.2%),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5年起,博洋集团斥资数亿元并购、新建三家上万平方米的百货商场:面积2万平方米的宁波新江厦商城、1.6万平方米的余姚长发商厦、1万平方米的南昌他洋商厦。

2006年底。博洋集团与合作伙伴投资2亿元兴建北仑长江国际中心,并计划全盘承接嘉兴华庭步行街,洽购绍兴华谊大厦。

博洋集团的地还圈到了上下游产业。

2004年11月,戎巨川收购安徽宿州的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规划在5年内建成面料生产基地、服装家纺加工中心和纺织物流配送中心,达到具有10万纱锭、1000台布机、4条服装生产流水线、2万平方米仓库的大型纺织企业的规模,形成具有年生产14500吨纱、3000万米各类面料、600万件服装能力和3万吨货物周转能力的物流中心,实现年销售额7亿元、利税6500万元,成为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服装家纺生产企业集团。

一段时间急匆匆地跑马圈地后,戎巨川意识到:当前商业存在两种极端,大型超市和专业连锁商场蒸蒸曰上,开始出现过度竞争,相反,传统百货业却逐渐衰微。原因就在于传统百货业商业模式出了问题。

于是,“品牌商业模式”计划在博洋集团启动,四五家大型物业即将开业或正在洽谈中。预计3年内,博洋将拥有10家以上大型百货商场,10年内成为有50家以上大型商场的百货企业集团。

在戎巨川看来,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资本利器,而终端则是品牌的阵地,终端自然更具有战略性。

借助这些商业终端,博洋要使自己的纺织、服饰品牌在全国的销量3年内翻一番,5年内翻两番,10年内翻四番,使整个商业板块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这是一场立体战争,每一项做好并不一定会赢,但有一项没有做好就一定会输。”戎巨川的话意味深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