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中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航空运输的发展方向是重点发展长距离旅客运输,发挥民航运输的速度优势。在技术结构上,要逐步提高装备技术水平,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从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国家主要出于社会效益的考虑而规划建设的一些铁路线路,应明确规定国家和铁路运输企业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当铁路运输企业在承担国家指令性运输任务中蒙受损失时,国家应依据契约给铁路运输企业以补偿。

中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发展与调整

在运力结构上,要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就要充分发挥成本较低的水运和铁路在大宗物资,特别是煤炭、粮食、矿产建材等方面的运输优势。公路运输要注意发展零担运输和快件运输,以适应小批量、时效性较强货物的运输需要。航空运输的发展方向是重点发展长距离旅客运输,发挥民航运输的速度优势。要努力提高成品油、煤炭等管道并行运输的管道运输比重。

在布局结构上,既要注意满足运量繁忙地区的运输需求,消除“瓶颈”,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也要重视欠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在技术结构上,要逐步提高装备技术水平,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从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标的实现。铁路要大范围开行重载列车,发展高速铁路;提高铁路运送速度,以适应经济活动节奏加快的需要;发展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公路运输要提高货运车辆的载重能力,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发展高档客车,适应高速公路客运发展需要;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发展专用运输车辆,如集装箱、散装、冷藏、危险品等运输车辆,提高运输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水运要发展适应客货运输要求的专用船舶,如集装箱、冷藏、旅游、气垫等船舶。航空要发展大型运输飞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和能耗。[1]

(二)建立政府与企业职能分工明确的体制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努力推进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改革。政企关系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得到明确的区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独立市场主体,使企业具有足够的不断改善经营绩效的内在激励机制。虽然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但是在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上必须采取商业化管理的方法。针对铁路所具有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应当以法律形式界定国家与铁路运输业的关系,为铁路运输业实行市场化经营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国家应放松对铁路运输业的管制,确立铁路运输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使铁路运输业真正转型为市场主体,从而能够依据运输市场状况进行独立决策和经营。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和统一

交通运输设施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既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国家在对交通运输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时,必须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不能偏废。

一般而言,在交通运输需求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交通运输业在满足交通运输需求、为全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运价对所提供的运输服务收取报酬,使运输企业本身也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等,由于一般运输需求较少,从运输企业的角度来说,就难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则必须考虑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出行条件,为欠发达地区的地区发展提供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乃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社会效益方面的内容。国家在对交通运输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时,不仅要布局那些从交通运输企业的角度来说经济效益好的线路,还必须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布局一些从交通运输企业的角度来看无法盈利、无法实现自负盈亏的线路。

对于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业的商业化经营与公共产品性质之间的关系,应通过国家与运输企业之间建立一定的契约来加以处理。例如,在国家主要出于社会效益的考虑而规划建设的一些铁路线路,应明确规定国家和铁路运输企业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当铁路运输企业在承担国家指令性运输任务中蒙受损失时,国家应依据契约给铁路运输企业以补偿。除此之外,运输领域原则上均应实现完全的商业化经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交通运输业的商业化经营与公共产品性质相互兼容,从而既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又使交通运输业获得正常的收益。目前这一做法为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采用并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一旦建成,一般都可使用相当长的时间,在较长时期内产生影响和发挥效益,因此正确处理交通运输规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应当成为处理这一关系的基本原则。(www.xing528.com)

具体来讲,在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规划上,在首先考虑满足当前运输需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未来运输需求的变化趋势,为未来的发展预留出空间和余地。在技术的选用上,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承受能力,也要考虑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需求层次的提高对采用新技术的要求,尽可能使未来的技术转换能够顺利进行。

(五)以科技进步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各个产业部门均把科技进步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运输部门也不能例外。依靠科技进步是全方位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鼓励交通运输应用先进科技,根据我国国情,在重视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确定适用技术,并通过引进、消化方面的努力,不断使当前阶段的先进技术成为下一阶段的适用技术。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科学技术的关键基础是人才,因此要重视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引进、智力开发继续教育,提高科技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以使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适应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的需要。

(2)加强对运输装备的研制和技术引进,逐步实现运输装备的现代化。

(3)改善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结构。铁路要大力发展电力牵引,以节省燃油,汽车要扩大柴油比重,减少汽油耗用量,并积极寻求对空气污染较小的液化气等替代能源,积极研究发展电动汽车的可行性。

(4)改善旅客运输技术装备。为适应旅客运输在快速、安全、舒适等方面的要求,应加大铁路高速客车、分路高档客车及水运船舶的研制力度;改善客运场技术装备;采用计算机管理及联网售票等技术。

(5)研制开发联运装备、专用运输工具和配套设备。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是形成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联运水平还比较低,其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不匹配,影响联运的装卸、换装效率,因此必须注重联运装备的开发。同时必须开发引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因为运输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是开展联运的重要基础条件。除此之外,还应开发适应集装箱、粮食、水泥化肥、鲜活货物运输的专用装备。

(六)确立稳定的、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和多元化融资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以及相关的社会储蓄结构的变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展较快,交通运输产业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府预算内的投资比例已经降到一位数,而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来自企业积累、引进外资、银行信贷证券投资和私人投资的份额在不断上升。但是我国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国际水平的现实还没有根本改变,今后仍有必要加大交通运输的建设投入,以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为此,需要在确立稳定的、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和进一步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方面做出努力。要通过立法解决投资利益的保护和投资行为的规范问题,政府依法保护投资者的经济权益,并对投资行为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要积极探索各种交通建设债券的发行和运用方式,以及BOT方式及其派生方式、经营权转让方式等多种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培育投资主体,按照商业原则组织投资和运营,使交通运输部门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投资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