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运输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国民经济建设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运输线路的通车程度,特别是铁路和汽车运输能力的大小对国防力量的加强至关重要。历史证明,大力发展运输业的建设对于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明确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和演变的主要条件之一。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运输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国民经济建设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某种情况下,没有运输就不能进行生产活动。例如,煤炭开采出来以后,如果没有运输工具将其送入消费地区,煤炭本身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这就更需要按时将原料、燃料半成品运往工厂,将化肥农药等运送到农村,把成品及时送入消费地,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转。[2]

对于工农业生产部门来说,运输速度加快,运输效率提高,运输质量越好,运输成本越低,就越能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降低商品流通费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运输有助于新资源的开发,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的开发,并能扩大原料供应范围和销售市场,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西部地区一些铁路和公路干线的兴建,出现了不少新的工业基地和城市,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推动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布局,首先要考虑原材料运进和产品运出方面所具备的交通条件。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布局安排是否合理,同样要分析交通条件如何,没有现代化的运输或运力不足,新的大型资源的经济开发是不可能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例如,兴建一个工厂、矿山,开发一处农场、牧场,修建电站、学校,设置商业购销网络,都必须考虑到交通运输的条件。上海市一百多年前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又无矿产资源,但自从沿黄浦江建立海港后,很快就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商业最为繁荣的第一大城市

(三)加强了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现代的交通网络,可把全国及我国与世界各地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了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往来,在满足人们旅游和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经济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仅指沿海几个经济特区或发达省份的发展,不是仅指东部狭长地带的发展,也不是仅指几亿城镇居民的居住地的发展,而是应该包括全体农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整体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共同发展。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至今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一定的时间内,要使这些地区有大的改观,只靠中央政府扶持是不行的,而必须完善它们的“造血”机能,交通运输业是其“造血”所必需的机能之一。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常以交通困难或交通欠发达为特征。如果充分利用现代运输手段,可明显加快其经济的发展。

(四)扩大了对外贸易,密切同世界各国的关系(www.xing528.com)

现代社会,再也不能是“自产自销”的小商品生产社会,必须将门户向世界开放,有无完善的交通系统,是门户能否真正打开的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各国为了复兴欧洲,十分注意欧洲统一运输网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统一了欧洲的航道标准;四通八达的欧洲大陆公路运输网更是在战后欧洲的联合和经济振兴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注重引进与利用外资兴建与完善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我国国际事务活动范围的扩大,我国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关系逐步地密切起来,运输业的作用势必日益增强。

(五)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

战时,无论武器装备何等精良,若不及时送到前线,都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运输线路的通车程度,特别是铁路和汽车运输能力的大小对国防力量的加强至关重要。运输业平时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战时则可用于国防的需要,充分保障兵力的调集,武器、弹药和给养方面的后勤支持。历史证明,大力发展运输业的建设对于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交通项目的通车运营,改善了区域内及区域间的运输条件,区域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趋于更加合理,从而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综合影响。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社会经济空间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及行为在地理范畴中的广延性存在形式,即其形态、功能、关系和过程的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同时在有限时段内的状态。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集聚程度和规模。从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大量实例中可以看出,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是区域发展状态本质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空间分布、空间组织的角度考察、辨认区域发展状态和区域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罗盘

区域经济学中的空间决定论认为,要使一个区域获得大规模开发和迅速发展,必须首先发展交通和通信网,即空间—距离可达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先决性。这一理论明确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进一步通过区域科学中的引力模型来解释:交通设施的便利降低了两地之间往来的运输成本(包括货币或时间),从而提高了区域内潜在目的地的空间可达性(或吸引力),促进了区域中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当一个区域具备这种区位优势时,就会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引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成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这种引力就称为区位优势。

交通运输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它为经济活动提供空间联系的环境,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要素的排布、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基本联系,都首先要依靠交通运输,以运输网为基础形成经济活动的地域组织。运输网的不断加强、扩展和综合化,加上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再加上商业关系、金融关系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及集团化联系等,就构成了现代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基础。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和演变的主要条件之一。在经济生活的一切创造革新中,运输工具的革新在促进经济活动和改变工业布局方面,具有最普遍的影响力。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在于:通过提高区域的空间可达性(所谓空间可达性,是指一个区域与其他有关区域进行物质、能量、人员等交流的方便程度。其内涵是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的方便程度),可以改善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增强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社会经济的有机联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也表明,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看,现代经济的发展总是首先在运输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或区域形成增长极。经济增长极之间通常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经济场”,从而对它们之间的地区和其他地区产生经济极化作用,带动整个经济更有效与更有序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