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7 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
(一)考点讲解
1.社会环境的含义。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2.社会环境的特点。(1)多样性。社会环境包括影响人类行为的众多因素。(2)复杂性。社会环境要素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复杂的,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相互交叉的。(3)层次性。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4)稳定性。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5)变动性。社会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它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相对统一。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的考核方式有两种:第一种考核方式最为常见,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辨识出其中有哪些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影响了服务对象。第二种考核方式,给出一个具体案例,让考生辨识该案例呈现了社会环境的哪个特点,其中最常考的是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16题、第65题;2013年第65题。
(四)模拟试题
1.初中生小明的父母整天忙于公司业务,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以至于他觉得在家没有意思,经常偷偷去看通宵电影。影响小明这一行为的主要社会环境是( )。
A.家庭 B.学校 C.社区 D.文化
【答案解析】 A。在本题中,小明的父母整天忙于公司业务,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以至于他觉得在家没意思而偷看通宵电影,这正是家庭成员间缺乏互动的表现和带来的不良后果。故本题选A。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价值观念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但是,尊老爱幼仍被视为美德,不孝敬老人仍被世人所谴责。这体现了社会环境的( )。
A.多样性 B.滞后性 C.动态性 D.稳定性
【答案解析】 D。本题考核的是社会环境的特点。社会环境体现为静态和动态的相对统一。社会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如文化代表了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与意义体系,超越了一定的时空。其他如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学校、家庭、单位,对个体而言都是相对稳定的存在。
考点3-8 家庭
(一)考点讲解
1.家庭的类型:(1)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2)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是指由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3)联合家庭。联合家庭是指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4)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指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5)丁克家庭。丁克家庭是指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2.家庭教养模式:(1)娇纵型,父母盲目地溺爱和疏于管束。(2)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3)专制型,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4)放任型,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5)冲突型,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6)民主型,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
3.家庭的功能:(1)情感支持;(2)性爱满足;(3)繁衍后代;(4)社会化;(5)经济功能。
4.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纵向影响主要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常见的考核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考核家庭的类型。给出一个案例,让考生辨识该案例中所呈现的家庭类型。考生需要留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的人数递进关系。第二,考核家庭教养模式。本考点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常见的考核方式就是给出一案例,要求考生辨识该案例中的家庭教养模式。第三,考核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是纵向影响,当下互动的影响是横向影响。
(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15题;2013年第16题;2014年第16题;2015年第16题;2016年第14题、第17题;2017年第15题、第16题;2018年第14题。
(四)模拟试题
1.家庭教养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影响个体。在下列家庭教养模式影响因素中,属于纵向影响因素的是( )。
A.家庭的关系结构 B.家庭的成员互动
C.家庭的以往事件 D.家庭的亲属关系
【答案解析】 C。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故本题ABD是横向影响,C是纵向影响。
2.孙某期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因此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各种周末补习班,不让孩子插手做任何家事。孙某的家庭教育模式属于( )。
A.民主型 B.支配型 C.冲突型 D.专制型
【答案解析】 B。在本题中,孙某不让孩子插手任何家事故属于支配型,故正确答案为B。
3.小明的母亲为了让他好好学习,每天给他洗衣、做饭,并且接送他上下学,几乎包办了一切。小明的父亲负责他的学习,每天陪他做作业,父母对小明期望很高,一旦考试成绩不好,就严厉批评。小明父母的这种教养模式属于( )。
A.娇纵型 B.支配型 C.专制型 D.放任型
【答案解析】 B。本题中,小明的妈妈包办一切,爸爸又对他严厉批评,这属于典型的支配型,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3-9 同辈群体
(一)考点讲解
1.同辈群体的特点:(1)平等性;(2)开放性;(3)认同性;(4)独特性。
2.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首先,它对个体有直接影响;其次,同辈群体的价值标准若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则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反之则发挥消极影响;最后,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可能的考核方式有两种:第一,考核同辈群体的特点,以多选题为主要考核形式;第二,考核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影响的概念理解。
(三)历年真题
2018年第15题。
(四)模拟试题
下列对于社会环境因素中朋辈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辈群体的形成大部分出于偶然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同辈群体形成的主动选择性变得越来越少
B.同辈群体通常并不是个体自由选择结合的结果
C.同辈群体通常都有自己独特的亚文化
D.当同辈群体的价值标准和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
【答案解析】 C。选项A错在“主动选择性变得越来越少”,应该是“越来越多”。选项B错在“并不是”。选项D错在“消极影响”。
考点3-10 学校
(一)考点讲解
1.学校的含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2.学校的类型。根据学校办学资金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学校划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根据教育的层次不同,还可将学校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3.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校园文化;(2)班级规模;(3)教学模式;(4)师生关系。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可能的考核方式是询问学校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
(三)历年真题
2015年第17题。
(四)模拟试题
下列对于社会环境因素中学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B.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
D.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
【答案解析】 C。本题ABD三项都符合教材的阐述,唯独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模式的阐述有偏颇。
考点3-11 工作单位
(一)考点讲解
1.工作单位的含义。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工作单位的类型。工作单位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和基金会。
3.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2)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的考核概率不大,最可能的考核点有两个:其一是,社会组织的类型,询问考生以下哪些单位属于社会组织;其二是,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三)历年真题
该考点2012年后未命题考过。(www.xing528.com)
(四)模拟试题
在下列组织中,( )属于社会组织。
B.上海市民政局
D.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E.爱德基金会
【答案解析】 CDE。本题中,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属于事业单位,上海市民政局属于国家机关,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是全国最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机构,属于民办非企业,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属于社会团体,爱德基金会属于基金会。故CDE是社会组织。
考点3-12 社区
(一)考点讲解
1.社区的含义。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个社区有其基本的功能,主要包括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功能。
2.社区的类型。(1)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地域性社区,如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功能(精神)性社区,如留守儿童、单亲母亲等群体。(2)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3)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3.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2)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交往中彼此产生影响;(3)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社会规范,对社区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4)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可能的考核方式有三种:其一是社区的功能,要求考生辨识出案例中所呈现的社区功能是什么;其二,考核地域性社区和功能性社区的差别,请留意教材中的举例;其三,考核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的考核方式为询问“下列哪句阐述是正确的”。
(三)历年真题
2014年第13题。
(四)模拟试题
社区可以分为地域性社区和功能性社区,下列属于地域性社区的是( )。
A.杨浦公园老年合唱团 B.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学习小组
C.上海汤臣一品公寓 D.糖尿病患互助团体
【答案解析】 C。本题中,ABD都属于功能性社区,唯独汤臣一品公寓是地域性社区。
考点3-13 文化
(一)考点讲解
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类型。(1)主流文化和亚文化;(2)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3)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最主要的考核方式是考查对于文化概念的理解,即“以下对于文化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错误的”。
(三)历年真题
该考点2012年后未命题考过。
(四)模拟试题
1.下列对于社会环境因素中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流文化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
B.亚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一定和主流文化有较大的冲突
C.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
D.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物质、思想和观念的总和
【答案解析】 B。本题中,ACD正确,B错在“亚文化……一定和主流文化有较大的冲突”。
2.社会环境系统影响人类行为。著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曾对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居民的青春期进行研究,发现萨摩亚人并没有经历所谓青春期的“风暴与压力”,而是看到当地人很平静地由儿童期逐渐转换至成年期,并轻松地接受成人的角色。这说明了(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A.遗传 B.家庭 C.组织 D.文化
【答案解析】 D。文化对人类心理无形的影响最终通过群体行为表现出来,文化的熏陶对人类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本题很显然是文化对萨摩亚人的影响。
考点3-14 大众传媒
(一)考点讲解
1.大众传媒的含义。大众传媒主要是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2.大众传媒的类型。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3.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可以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从而增强受众的固有观念和行为;(2)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3)大众传媒可以使受众改变其原有的立场;(4)可以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5)为受众提供行为规范,供他们选择。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的考核重点为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的考核方式为“以下哪些对于大众传媒的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可为单选题,亦可为多选题。
(三)历年真题
2014年第64题;2015年第65题。
(四)模拟试题
下列说法中,关于大众传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对人类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B.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
C.大众传媒无法改变人类的行为
D.大众传媒具有传播信息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答案解析】 D。本题中,大众传媒未必都是真实可信的,故选项A错误。只有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选项B没有前提,故错误。C否认了大众传媒的影响,故错误。
考点3-15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考点讲解
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成年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的主要考核方式为“请问以下对于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的阐述,有哪几项是正确的?”,可以是单选题,亦可是多选题。本考点考到的概率较大,但难度不大。
(三)历年真题
2015年第15题;2018年第64题。
(四)模拟试题
目前国内有些火车站、飞机场没有母婴休息室,给带婴儿出行的母亲造成了不便,使得部分母亲不得不减少外出次数。上述现象反映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的是( )。
A.人的行为不能适应社会环境
B.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C.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D.社会环境决定人类行为
【答案解析】 B。在本案例中,由于缺乏母婴室,导致部分母亲减少出行次数,这属于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故正确答案选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