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立数据系统成功实现转型

日立数据系统成功实现转型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9年,日立收购了北美的NAS公司,以此作为在北美销售IBM兼容机的基地,这是日立数据系统的前身。到2000年,日立数据系统公司退出计算机兼容机的业务,专心开发信息存储业务。多梅以北美的日立数据系统公司为核心,不仅倾听销售人员的意见,还倾听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这些提议由工程师进行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使用。日立称之为“内部交易”制度。

日立数据系统成功实现转型

最初储存功能是计算机附带的一个功能,20世纪70年代日立开始了被称为“主机”的大型计算机事业。主机的硬件和软件标准都来自IBM,日立和众多制造商一样,制作能与IBM兼容的软件和硬件。在软件上,日立紧跟IBM的步伐,在硬件上则努力寻求突破,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是IBM兼容机的商业时代。

1989年,日立收购了北美的NAS公司,以此作为在北美销售IBM兼容机的基地,这是日立数据系统的前身。

主机的商业模式就是如果一台机器畅销的话,就能获利几亿到几十亿日元。日立数据系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4~5年后向稳定的市场中投入性能更好、价格更实惠的新产品与IBM竞争。与此同时,日立采用OEM(定点生产,也称代工)模式向惠普太阳(SUN)微系统公司销售自己的机器,扩大市场。以此为开端,日立在1995年开发了SKYLINE系列产品。

当时,主机上使用的主流半导体元器件是双极型晶体管。虽然双极型晶体管的速度快,但是缺点是耗电量大。有望替代双极型晶体管的下一代晶体管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其优点是低消耗、高集成,不过输出电流低。

在半导体技术青黄不接之际,日立开发了一种与cmos近似的半导体,融合了双极型晶体管与cmos的优点。因为日立产品的性能是IBM的二倍,一时间变成了热门商品。但是IBM并未放弃,在此时继续推进cmos的开发。cmos的薄弱之处在于输出电流低,无法在消耗电力上实现进步。一段时间里,在市场上领先的是日立的混合型产品,这也导致日立延迟了对cmos的研究转换,落在了IBM的后面。

日立在IBM兼容机上的业务开展比较艰难,只占销售额的三四成,开始专注于存储器。到2000年,日立数据系统公司退出计算机兼容机的业务,专心开发信息存储业务。

存储器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用来记录海量信息的大型磁盘,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硬盘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的硬盘组,可以单独对某个硬盘进行管理,被称为“RAID”技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多块硬盘的组合对计算机的速度和安全性要求都有所提升,硬件设备会阻碍机器本身的运行。不仅硬件的性能是关键,如何用软件控制几个存储设备也是决定计算机性能的关键点。

决定存储技术趋势的关键词是“故障修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需求。因为大容量储存器和网络的使用可以让信息在遥远的异地保存。当大规模灾害发生的时候,即使本地存储的信息如法使用,也可以通过网络设置瞬间切换到异地保存的数据库,保证工作不因为信息丢失而陷入瘫痪。比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的时候,金融系统在次日就恢复了。远距离将数据存储起来发挥了作用。通过这一事例,我们知道存储器不仅具有信息存储功能,通过网络各种系统还能够为顾客价值转移实现全面的支持。

“今后的商业模式是不仅为顾客提供硬件,也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多梅以北美的日立数据系统公司为核心,不仅倾听销售人员的意见,还倾听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这些提议由工程师进行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使用。(www.xing528.com)

日立的存储业务遍布从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到银行保险公司、物流等领域的方方面面。日立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不仅有高性能的机器,还包括对软件的控制技术和传感监控等功能的融合。在节能和提效等方面,日立能提供更高的价值。2014年4月,日立的信息通信系统公司将储存器、软件服务作为事业发展的重心,多梅被任命为日立Platform公司的COO,兼任日立本部理事,进入了百人的干部层。前文说到,日立的英国铁道车辆事业已经步入正轨,任命亚利斯塔尔为铁道事业全球CEO,与此相同,多梅的任命也被看作日立海外经营全球化的象征。

信息·通信系统部门过去以总公司的产品事业部为中心,户塚工厂(横滨市)开发通信设备、神奈川工厂(秦野市)生产主机等服务器设备、小田原工厂(小田原市)以磁带、磁盘等周边设备为主、旭工厂(爱知县)负责制造银行ATM机和兑换机这些终端。这些产品和服务由金融事业部、公共事业部、产业事业部等各行业的事业部向政府机关、大企业等销售。现在,日立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是SI(系统集成商)提供的商品的售后服务部分。

1996年的情况与现在有所不同。系统工程师(SE)放在首位的是征求顾客订购的要求,在SI中分到的收入是转换成硬盘、软盘的所得。日立称之为“内部交易”制度。因为硬件日益商品化,同质可选产品很多,顾客要求的价值就聚焦在系统构建和软件提供上,应用开发的流程也要适应顾客价值的转移。但是,对于SI事业日本国内的增长趋势也开始减缓。进入低生育、高龄化时代,日本不再期待长期的基础设施需求剧增,日立的信息通信系统事业今后也必须在全球范围寻找机会,推进全球化。

多梅就任Platform公司COO的任务是将以日本国内工厂为顶点的纵向组织结构扁平化,把研究开发、市场、生产、销售的职能重新梳理。

存储器事业以日本国内的小田原工厂作为基地进行开发研究,子公司的软件开发则由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和法国的奥尔良设立办事处来负责。在荷兰和新加坡设立物流点,将存储器供给世界各处。日本的信息通信系统公司的指挥中心也转移到美国。

产品从研究开发到销售由一个团队全权负责。什么领域的研究开发会比较有利,制作需要多少成本,则由美国公司来确定。从调查到开发、研究、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部的价值链以美国为中心,日立向全球化进军。

将指挥中心设在离世界各地的顾客更近的地方,聚焦于信息通信系统事业,这是日立集团全球化的典型事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