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立公司:不同寻常的管理模式

日立公司:不同寻常的管理模式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日立公司董事会的最后一次例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在海外召开董事会表明日立公司要进军全球市场的意图。而像日立公司这样,公司独立董事成员占企业董事会成员一半以上的公司仅有2.3%。但是要说最前沿的,还是首推14个董事中有4个是外国人的日立公司。委员会制公司在董事会设立了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三个委员会。为了让公司的高层有同样的体验,川村隆在管理层实施同样的政策,实施日立“投资者关系日”。

日立公司:不同寻常的管理模式

在美国华盛顿的中心位置,隔着拉斐德广场,白宫的对面,有一个叫“海亚当斯(The Hay Adams)”的酒店。“The Hay Adams”这个名字来自两个著名人物:一位是林肯总统秘书,后来成为国务卿的约翰·米尔顿·海伊(John Milton Hay);另一位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Adams)的曾孙作家亨利·亚当斯(Henry·Adams),从两个人的名字中各取一词组成了酒店名称。在酒店的房间,可以眺望白宫和耸立的纪念碑,景观视野极好。

2013年12月4日,川村隆和中西以及“六人组”其他成员如就任董事的三好崇司和八丁地隆等日立的首脑登上了这个酒店九楼的大会议室。2013年,日立公司董事会的最后一次例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2012年12月,日立公司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第一次海外的董事会,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董事会。在海外召开董事会表明日立公司要进军全球市场的意图。第一年,日立选择了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的印度,第二年选择了北美,是因为日立公司考虑到北美是一个避不开的空间巨大同时竞争激烈的市场。

以下是当时日立董事会的成员(职位为2013年12月时的职位)

●川村隆 董事长

●中西宏明 社长

●木川理二郎 日立建机董事长

●史蒂芬·戈马索尔 原驻日本英国大使、原董事、日立欧洲副董事长

●八丁地隆 原副社长、日立美国董事长

●三好崇司 原副社长、日立资本董事长

以上是日立公司在编的内部董事,接下来是独立董事。

●太田芳枝 原日本劳动省妇女局局长

●腾俣宣夫 丸红公司顾问

●辛西娅·卡罗尔 原英美资源集团(Anglo-America)CEO

●榊原定征 东丽集团(Toray)董事长

●乔治·巴克利 原3M公司董事长兼总裁、CEO

望月晴文 原日本经济产业部副部长

●本林彻 原日本律师联合会会长

菲利普·杨 原新加坡经济开发厅长官

董事会的14名成员中,独立董事有8人,占董事会成员的一半以上,这八人中有四名不是日本人。这种情况在日本企业中特别少见。根据对日本董事会的调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712家公司中,独立董事由1人构成的公司占56.3%,也就是963家公司(截至2013年5月),独立董事由3人以上构成的公司只有13.3%。而像日立公司这样,公司独立董事成员占企业董事会成员一半以上的公司仅有2.3%。

不过,对于有多少外国人成为董事会成员还没有做过系统的调查。之所以没有这类的调查,是因为不知道该以什么为基准定义外国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其他一些公司,根据截至2013年8月的信息,索尼公司13名董事中有2人是外国人,胜美达(Sumida)电机公司9个董事中有2人是外国人,软银股份有限公司(SoftBank)8个董事中有3人是外国人,野村控股公司11个董事中有3人是外国人,卫材制药公司11个董事中有2人是外国人。但是要说最前沿的,还是首推14个董事中有4个是外国人的日立公司。

日立公司第一次对外招聘董事是在2003年。2003年,日本商法被修改,“委员会制公司”的制度也被引入。在欧美,股东对企业的经营有很强的发言权,有很多公司引入过半数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大公司很普遍。在日本,即使是在企业经营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提高经营监督职能的机制也在不断增强。

委员会制公司在董事会设立了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三个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作用,一方面是监督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是将实际业务执行交给执行委员会,让经营更加透明化。

提名、审计、薪酬委员会中的公司独立董事成员必须占公司董事的一半以上。各个委员会的成员必须在三人以上。也就是说,引入委员会制度的企业应该自发自觉地选任两名公司外部董事。

最早引入委员会这种制度的公司有东芝、索尼、三菱电机、日立等36家公司。日立公司最初的独立董事由当时的女性劳动协会会长佐藤金子、旭硝子株式会社社长濑谷博道、新日铁董事长千速晃和律师西村利郎四人构成。(www.xing528.com)

雷曼危机的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川村隆任社长的时候,公司独立董事成员已经增加到5人,其中只有原驻日本英国大使史蒂芬·戈马索尔是外国人。正如前面介绍的,川村隆完成了“止血”的任务。2011年,他褪去了执行董事长的光环,接受了董事长这一职务,并从2011年秋天开始着手推进董事会的全球化

为了让日立能够脱胎换骨,把日立公司发展为能够与美国GE、IBM或者德国西门子等大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公司,川村隆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在管理层录用日本人以外的人才,实现管理的国际化。

2009年12月,为了公开募集资本,川村隆在各个美国投资家之间奔走,受到了尖酸的“激励”,各种问题让他疲于应付。为了让公司的高层有同样的体验,川村隆在管理层实施同样的政策,实施日立“投资者关系日”。

但是在负责业务的执行委员会中任用外国人还为时过早。另外,人事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强烈独立想法的上市子公司日立金属的社长被提拔到日立总公司,而发展不好的子公司日立电线则迎来了外派的社长。这在当时的日立公司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当时日立刚刚有起色,在负责业务的执行委员会中立即聘用外国人,而很有可能引起公司职员的排斥反应。

但是这件事情如果放在监督经营的董事会中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董事会的成员要履行监督责任必须以身作则,能成为董事会成员说明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员工对他们的排斥不会太强烈。

川村隆对国内外的顾问企业和猎头公司要求道:“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日立公司不得不在全球经营上转变策略。我们要寻找能够在经营上直言不讳、提出意见的人才。”2012年,日立从这些公司给出的名单中选出了两个人:原3M公司董事长乔治·巴克利和原新加坡经济开发厅长官菲利普·杨。

3M公司是一家产品广为人知的企业,其中知名的产品有日常用到的便利贴和透明胶带等。3M公司的英文全称是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3M的品牌名称就来源于此。3M公司创建于1902年,地点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在创立初期,3M公司看好矿砂的发展前景,开始制造砂纸,后来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研磨砂布,开始了创新之路。

说起便利贴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原本致力于开发强力黏合剂的研究人员,在一次偶然的操作中制造出一种更弱的黏合剂,它的黏度高但是却容易被剥离。开始时,人们不知道这种黏合剂能做什么用。直到后来,另一位3M的员工因夹在书中的书签容易掉在地上而被困扰,滋生出要研究一种能粘在书上又能方便地揭下来的书签的想法。这一想法和之前发明的黏合剂简直是绝配,二者的结合形成了现在常用的便利贴。

在3M公司有一个非常有名的“15%原则”,公司内部规定,在上班时间内员工可以把15%的时间用于自己喜欢的研究。便利贴等众多奇妙的发明正是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中产生的。

2005年就任3M公司CEO的巴克利是英国人,后任的CEO是瑞典人。虽然3M是美国的企业,但在董事会中,美国人却是少数派

据说巴克利笑着回答川村隆关于3M公司引入外国人进行管理的问题时,说道:“这很正常啊。如果把目标放在世界市场,却只使用美国人来管理公司,就很奇怪了吧。日立公司一路走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对于想在世界市场中开疆拓土的日立公司,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2年,巴克利出任董事后在董事会上首次发言,第一句话就是:“日立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是5%,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规模的公司,能忍受这样低的利润率。”

在座的各位董事沉默着,没有人说话反驳他。

每次召开有外国人董事参加的董事会时,各企业、部门负责人会有单独演讲的机会。听完各个企业、部门负责人粗略的说明后,巴克利对川村隆和三好这样断言道:“大家都明白要竭尽全力去做,但是没有一个人具有攻击性。这样怎么与GE、西门子对抗?”

菲利普·杨自身也是能体现日立公司所追求的多样性人才的人物。他的信条是:没有人才,就从外部引进人才。他是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极为信任的人,作为新加坡政府发展战略的参谋,协助实施了化学半导体、生物学等领域的振兴计划。因为他在世界各地招揽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众多第一线的生物学研究者,所以也被戏称为“连续诱拐魔”。

日立公司在中国和越南等国家开展社会创新事业的时候,菲利普·杨让人们看到了“高层任职人员都有实际成绩,对企业是有帮助的”。

2013年,日立引入的第三个外国人独立董事是美国矿物石油领域的英美资源集团(Anglo-American)原CEO辛西娅·卡罗尔(Cynthia Carroll),她不是“铁娘子”而是“铝娘子”。

一般来说,人们很难想象在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地大规模开采矿山资源的国际大公司的CEO竟然是女性,二者似乎很难联系起来,但是卡罗尔让这成为现实。卡罗尔在堪萨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地质学,毕业后在加拿大提纯铝的大公司加拿大铝业集团(Alcan)工作。她从负责肯德基包装业务的经理,一步步攀登到矾土、氧化铝、特殊化学事业的负责人的位置。

卡罗尔和身为注册会计师的丈夫育有四个孩子,丈夫在家边工作边养育孩子,因为丈夫的理解,她可以放心地走出来闯荡世界。

为了改变固有的企业文化,卡罗尔反复陈述女性存在的重要性,美国英美资源集团的员工中15%是女性,管理层中女性占到3%,女性的雇佣数量是世界矿业公司中最多的。

在美国英美资源集团,之前因为存在危险因素而只限男性的地下采掘现场也对女性开放。地下作业现场为女性建立了淋浴室和换衣间,提供新制服。另外,为了照顾女性员工,重新修改了劳动时间,提供了保育室。

美国英美资源集团不仅大量录用女性员工,在高层人员结构上也有与众不同的理念。卡罗尔在2007年加入英美资源集团,当时公司的董事多半是英国和南非的白人男性,到2013年卡罗尔从CEO的位置退任被日立招揽,公司董事分别来自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巴西、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8个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