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投资者关系日现场的反对声音很强烈。虽然负责解答的都是公司的高层,但他们也没有应对投资家和分析家的经验。在这之前,这些数据只要在公司内部的预算会议上通报就可以了。现在动不动就是营业额数千亿日元甚至一兆亿日元以上的问题,这样水平的问题这些高层也都有点招架不住。
“与前年相比资金增加了多少?”
“与日立其他事业部门相比,优势和劣势都是什么?”
讨厌信息公开是因为长年浸染的文化。
日立的相关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相关人员越多信息泄露的越多。公司内部公布事业部门的信息,被认为和把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一样。其结果,“与日立其他事业部门相比,优势和劣势都是什么?”这样的信息,即使是公司的高层也不会现场就能了解通透。
但是,川村隆和三好严厉禁止现场出现反对声音。
“这是命令。我们大家都做好精神准备,如果你们觉得不行就换人来做。”
回顾日本企业权限委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最早实施的“事业部制度”。在总公司之下每项事业都设立独立部门,削减总公司的负担,负责该项事业所属公司的收支管理和政策决定。事业部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经营决策快速、及时。(www.xing528.com)
1994年索尼公司导入“公司制”,是在事业部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控股公司旗下的事业部门采取的一般是垂直组织结构,在公司内部实行虚拟合伙人制。权限委让比事业部制度寻求更大的独立结算权力。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公司制风靡各行各业。同时,为了避免某些外界人员窥视企业业绩,诞生了很多奇妙的“用语”。诸如“segumennto”、“domein”,等等。其实都是事业领域和事业方面的“结算用语”。这些与引入公司制一起流行起来。
比方说,综合电机制造商涉及从锅炉到原子炉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为了区别,就会分成“大家电结算”、“电子结算”,等等。公布的结算产品的销售额、利润、目标,和合作公司、部门的实际事业的领域未必完全一致。一个是由于结算的产品关联着几个合作公司,另一个是由于合作公司的产品被拆分到几个部门结算。
总之,虽然必须应对要求公开更加详细的业绩数据的呼声,但每个合作商都想隐藏真实的数字。掩盖的理由各种各样,有的不想让用数字显示出来的业绩看上去那么萎靡,也有怕竞争对手知道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对抗政策,还有的如汽车制造等利润高的部门,“如果把利润公布出来,就会被要求降低产品价格”。
总之,很多日本企业引入合伙制,虽然权限委让和独立结算也有所进步,但是就像在厨房把盒饭巧妙地包起来一样,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拥有独立经营的权限。
日立投资者关系日将这些缺点完全暴露出来。这之后每年都召开日立投资者关系日,合作公司高层的观念也改变了。某个合作公司的社长,每次去洗手间,甚至在意抽取手纸的声音,据说给总务部职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公司的手纸是不是质量太好了?”
这之前,即使业绩不好,只要把责任推到“日立公司社长”身上就好。现在自己面对投资者等做出了承诺、许诺了业绩,所以没办法转嫁责任。公司制的高层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经营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