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总要求,对交通发展的再定位。现代社会与交通密切相关,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保证国民经济安全运行、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骨干行业。目前,国家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水平,发展满足不同需求的城轨和干线车辆,大大促进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4]。
早在1908 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就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 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当年10 月建成。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已经形成了自主研发、配套完整、设备先进、规模经营的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和服务于一体的制造体系。尤其是最近10 年来在“高速”“重载”“便捷”“环保”的技术路线推进下,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也开始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代表性产品,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亲自推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与20 个国家进行了有关高铁项目的合作或洽谈。
同时,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带动相关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区域辐射中南亚、中亚和西亚,并延伸至东欧、北非,涉及65 个国家。这些区域都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有迫切的需求。作为绿色环保、大运量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产品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先锋,在“一带一路”沿线及辐射区域形成庞大的市场需求。
为加快我国铁路行业中长期健康快速发展,国务院于2016 年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明确提出:到2020 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 万km,其中高速铁路3 万km,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 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 万km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 万km 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上述国策的量化目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有利拉动了我国铁路行业的投资力度。(www.xing528.com)
此外,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将发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新型轨道交通作为未来的主导方向,发展模式由传统模式向可持续、互联互通和多运输模式转变,全面推行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和信息化服务,使我国轨道交通真正迈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到2025 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40%,服务业务占比超过20%,主导国际标准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9 万km 以上,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3.5 万km,占世界高速铁路通车总里程的四分之三,稳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路网密度达145.5 km/万km2。
目前,中国内地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共有40 个。线路长度共计6 730.27 km,其中,地铁5 187.02 km,轻轨255.40 km,单轨98.50 km,市域快轨715.61 km,现代有轨电车405.64 km,磁悬浮交通57.90 km,APM10.20 km。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一张名片,享誉全球,国家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持续引领高端制造业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车)时就表示,希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能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同时,它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门槛高、计划体制印记深、发展限制多,严格的行业许可制度和集中的大型国有制企业密切咬合,经历多年,发展出一套特有的产业生态模式。如何推动新兴技术与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其生态模式,促进我国轨道交通产业迈向价值链的高端,这是亟待探讨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