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2017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根据需要和可能,《报告》提出了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报告》着重对增长速度、就业目标作了说明。中央确定2017年6.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比2016年6.7%的实际增长速度略低一点,是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的,也是积极稳妥的。确定这样的预期增长目标,有利于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2016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按目前的弹性系数,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点大约可带动190万人至200万人就业,6.5%左右的增长速度能够实现11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只要就业比较充分、收入持续增长、环境有所改善,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为实现2017年主要发展预期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同时,要推进政策配套协同,更好发挥产业、区域、投资、消费、土地、环保等政策的组合效应,提高政策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报告》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一是扩大财政赤字。2017年赤字率按3%安排,与2016年相同,由于财政收入基数增大了,赤字规模比2016年增加2000亿元,达到2.38万亿元。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方面曾建议2017年再适当提高赤字率,之所以没有做出调整,主要考虑是这样的赤字力度可以满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也考虑为应对可能遇到的风险预留政策空间,并对外释放积极信号,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实施结构性减税。完善营改增政策,释放更大减税效应。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继续实施6项税收减免政策。实行上述税收政策,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三是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取消或停征35项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实行上述降费政策,全年再减少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其中,减少的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需要财政予以弥补,以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四是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在支持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中央和地方财政要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等措施,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要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以保障重点。新增财力以及调整存量腾出的资金,要优先用于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加大对基本民生保障和扶贫、农业、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入,使财力进一步向困难地区和基层倾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治国之道,节用裕民。在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
《报告》指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2017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比2016年预期目标低1个百分点。这统筹考虑了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去杠杆的要求,总体上松紧适度。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疏通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贫困地区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实行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适当的。但如果国内外形势出现重大变故,经济增长有滑出合理区间的危险,我们会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予以应对,宏观调控还有很多的创新手段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从财政政策看,2017年的赤字率保持在3%,低于多数主要经济体,阶段性扩大赤字仍有余地;政府的负债率在36%左右,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负债率只有16%左右,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还有继续举债的较大空间。从货币政策看,货币供应量是适中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7%左右,稳健的货币政策仍有再宽松一些的空间。有的经济体搞量化宽松、实行负利率政策,不仅效果不彰,而且现在没有多少政策工具可用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既立足当前、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又着眼长远、谋势蓄势,还留有后手、以防万一,这可谓国际宏观调控的典范。
《报告》强调,做好2017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五点。(www.xing528.com)
一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社会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既是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环境条件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复杂多变国内外形势的必然选择。从国际看,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一些出乎意料的“黑天鹅事件”可能随时出现,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世界经济不景气不稳定必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正处在结构深度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隐患也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稳住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因此,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稳是关键。只有行稳,才能致远。新发展动能会在稳中加快成长,积极因素会在稳中加速蓄积。但稳不是无所作为、不敢作为、裹足不前,而是要在稳的基础上,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在当前发展爬坡过坎阶段,在我国经济规模超过11万亿美元的高基数上,能做到稳中求进并非易事。“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优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具备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综合性优势。只要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新的发展辉煌。
二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低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通过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三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无论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好的环境,还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都要适度扩大总需求。我国有13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数以亿计并日益扩大,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城镇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万,内需潜力巨大。但扩内需不能盲目而为,必须提高有效性。这就要着眼于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来增加有效消费,着眼于补上发展短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来扩大有效投资,着眼于促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来拓展有效需求新空间,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要内需潜力源源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就能强劲而持久。
四是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打开经济持续增长之门的“金钥匙”。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技队伍,他们之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五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是人民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认识层面,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各级政府施政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依归,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凡“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报告》提出,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显示了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