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论:经济发展问题影响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耦合协调

结论:经济发展问题影响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耦合协调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整体,经济发展问题是使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耦合协调偏低的主要原因,这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2]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效应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5 年第21 期。[20]王少剑、方创琳、王洋:《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生态学报》2015年第35 期。

结论:经济发展问题影响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耦合协调

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例,在分析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实力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汉江生态经济带2011—2015年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区的各个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总体上较高,但是个别地区的数值较低,最低的是神农架林区仅0.035,与最高的武汉市的0.961 相比相距悬殊; 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无高度协调类,最高的仅为武汉市的中级协调,大部分为初级协调,最差的为严重失调类型; 再从协调发展类型来看,大多数都为初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但十堰和神农架林区为失调衰退类经济受损型,省会武汉市是唯一环境滞后型的。这表明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系统是滞后于生态环境系统的,现阶段这些区域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经济的发展,其中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应着重发展经济。综合整体,经济发展问题是使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耦合协调偏低的主要原因,这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 利用生态优势,发展跨流域合作经济; 搭乘战略快车,带动流域经济发展; 发挥地方特色,提高整体综合实力; 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流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 M,Krueger A 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510(2): 353 - 377.

[2]Arrow K,Bolin B,Costanza R, et al. Economic growth,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environment[J]. Science,1995, 15( 1) : 91 - 95.

[3]Sonmyananda Dinda.Environmental Knzno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 [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449 (4): 431 - 455.

[4]Northam R M. Urban Geography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75.

[5]Shukla,V,Parikh K. The Environment Consequence of Urban Growth: 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s onEconomic Development,Air Pollution, and City size [J]. Urban Geography,1992,13( 5) : 422 - 499.

[6]Huberp J. Projection Pursuit ( with Discussion) [J]. Annstatist,1985, 13( 2) : 435 - 445.

[7]Houerou H. N le. Man - made deserts: Desertization Processes and threats [J]. AridlL and Researchand Management,2002, 16: 1 - 36.

[8]Bayer S. Business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by John Sterman[J]. Interfaces, 2004( 4) : 324 - 326.

[9]任继周、万长贵: 《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临泽剖面为例》,《草业学报》1994 年第3 期。

[10]董锁成、张文中、方创琳: 《资源、环境与经济作用机制和规律探讨》,《资源科学》1999 年第21 期。

[11]周立华、樊胜岳、王涛: 《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耦合发展模式》,《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 年第19 期。

[12]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效应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5 年第21 期。

[13]饶斌: 《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空间差异研究》,兰州大学2009 年。(www.xing528.com)

[14]刘定惠、杨永春: 《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 年第20 期。

[15]李淑娟、李满霞: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商业研究》2016 年第2 期。

[16]生延超、钟志平: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旅游学刊》2009 年第24 期。

[17]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热带地理》1999 年第19 期。

[18]韦福巍、周鸿、黄荣娟: 《区域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14 个地级市为例》,《广西社会科学》2015 年第3 期。

[19]刘莹: 《辽宁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当代经济》2016 年第5 期。

[20]王少剑、方创琳、王洋:《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生态学报》2015年第35 期。

[21]张玉萍、瓦哈甫·哈力克、党建华,等:《吐鲁番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人文地理》2014年第4 期。

[22]程晓丽、张乐勤、程海峰:《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第29 期。

[23]姜嫣、马耀峰、高楠,等:《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 《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26 期。

[24]Li Y,Yi L,Yan Z, et al. Investigation of a coupling model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2, 98( 1) : 127 - 133.

[25]庞闻、马耀峰、唐仲霞:《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41 期。

[26]车婷:《鄱阳湖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南昌大学201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