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为构建现代能源供给多元供应体系,根据自身能源资源禀赋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方向和科技发展水平,重点在煤炭开采、煤化工、煤电、可再生能源、电网和氢能等领域,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1.煤炭开采领域
煤炭开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获得突破性进展。驻内蒙古自治区区外煤炭国企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煤炭开发项目科研,完成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地方煤炭企业赤峰西拉沐沦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研究含水层下特厚煤层上向分层长壁逐巷胶结充填采煤技术,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共同研究数字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对煤炭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科学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设计优化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煤矿智能化生产、智慧煤矿建设(案例4.1)、绿色矿山建设(案例4.2)等方面成效显著。
案例4.1 麻地梁煤矿智慧矿山
麻地梁煤矿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通信等现代科技,构建金字塔式智慧矿山管控平台(自下而上:基础设施层、全视频综合通讯层、安全保障层、生产执行层、生产经营管理层、决策指挥层和智慧党建),实现生产工艺优化、减员增效和数据管控,提高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能力,显著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智慧矿山试点。
案例4.2 伊敏露天煤矿绿色开采
伊敏煤电公司是全国首家煤电一体化企业,模式为电厂与煤矿“三同步”“三统一”基础上的紧密型煤电联营。伊敏露天矿2020年核准产能2700万吨/年,排全国第四,是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露天煤矿,生产工艺包括单斗卡车工艺、半连续工艺、剥离全连续工艺,依托伊敏煤电公司“煤电一体化”生产优势,建设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开采,实现煤、电、水、土、热高效循环利用,2015年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2.煤化工领域
内蒙古自治区煤制油、煤制气关键技术、产业化水平国际领先。已建成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第一条生产线,建成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装置并实现平稳运行,整体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伊泰16万吨煤制油项目采用煤间接液化工艺生产煤制油产品,持续满负荷平稳运行;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气项目采用碎煤加压气化工艺生产煤制气产品,已建成第一条年产13.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线,实现稳定运行;汇能煤制气项目率先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煤制气,产品质量稳定,设备运行平稳。新建项目:内蒙古伊泰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案例4.3)、内蒙古北控京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呼伦贝尔圣山洁净能源有限公司褐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和内蒙古京能锡林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褐煤热解分级综合利用项目。
案例4.3 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新建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在建项目。示范项目F-T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技术为自主开发,处于国际领先,为推进我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产业化奠定较坚实的技术基础,至今已建成伊泰、潞安和神华集团16万~18万吨/年合成油三套示范装置。
3.煤电领域
内蒙古自治区煤电发展,一方面推进电网支撑火电项目、大负荷产业及工业园区配套火电项目、热电联产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电源项目,另一方面推进全区煤电减排升级与节能改造。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在呼伦贝尔市,目前火电装机340万千瓦,光伏装机62.4兆瓦,有效支撑边远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京能五间房电厂(案例4.4)率先建成褐煤发电超超临界褐煤间接空冷机组,有效利用低热度褐煤发电,处于国际领先;采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改造技术,全面推进全区煤电减排升级与节能改造,2016—2019年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5673万千瓦。(www.xing528.com)
案例4.4 京能五间房电厂
京能五间房电厂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五间房工业园区。面对当地水资源匮乏,褐煤高含水、低热值等诸多不利特性,通过烟气提水满足生产用水,实现火电机组发电生产“零取水”,取得以“五个世界首次”为代表的多项创新成果,形成褐煤清洁安全高效零取水循环发电集成创新技术,建设完成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褐煤清洁高效、零取水“电水联产”发电机组,探索出富煤缺水地区煤电发展路径。
4.电网领域内蒙古自治区着力在电网安全与控制、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系列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通过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及调控一体化技术研发,加快推进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集成,在新能源并网及综合利用技术、智能电网发展、特高压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于201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见案例4.5),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完成“三交三直”特高压工程,并于2020年完成世界首次1000千伏高压电抗器现场整体移位工作(见案例4.6)。
案例4.5 新能源并网支持技术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参与“复杂电网自律-协同自动电压控制关键技术、系统研制与工程应用”项目,与清华大学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攻克AVC从单控制中心到多控制中心、从常规电网到可再生能源电网、从中国电网到国际电网应用中的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优先调用风机无功的新能源AVC技术思想,制定了全国采用的新能源AVC控制技术路线,技术要求被国家标准GB/T 19963-2011采纳,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内蒙古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投运以来,已闭环运行变电站179座,发电厂49座,新能源场站386座。电压合格率由2004年65.1%提高到2019年99.43%。
案例4.6 世界首次1000千伏高压电抗器现场整体移位工作
2020年6月6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1000千伏胜利变电站胜锡Ⅱ线C相高压电抗器“带套管整体移位”施工,移位过程平稳,各项指标符合理论计算,实际加速度大幅优于限制值,填补了世界上特高压运检现场施工工艺空白,极大提高了特高压设备可用率。
5.可再生能源领域
内蒙古自治区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成熟,2016—2019年诸多示范工程建成并运行稳定。风电清洁供暖工程建设运营模式主要为风电企业一体建设运营风电场与供暖设施,供暖设施以电热锅炉为主,2019年供暖面积356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工程有包头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蒙西可再生能源消纳示范工程、绿色能源示范县(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杭锦后旗和赤峰市松山区)、新能源示范城市(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二连浩特市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2015年获得国家批复同意实施,共建设7个集群项目,总建设规模为253万千瓦,按照“供需基本平衡、多余电力上网、主网补充调整”的模式运行,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6.氢能领域
氢能开发利用逐渐受到内蒙古自治区重视,发展正式起步。内蒙古自治区展开氢能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乌海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生产基地,目前,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为发展氢能产业,乌海市政府相继出台《乌海市加氢站管理办法(试行)(2019—2022)》《乌海市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2019—2022)》等相关政策,2019年建成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加氢站,并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业和引进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逐步延伸氢能产业链,大力推进氢能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