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不同学科对于城镇化的定义仍未形成一致的见解,主要根据城镇化的特征、发展动力、发展结果各方面进行研究。从经济学层面分析,城镇化内容主要包括经济飞速发展进步,第二、第三产业生产值比重上升,自然经济的社会化发展等,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主并积极推行创新,引导生产要素汇集于城镇发展;从社会发展的层面分析,城镇化是指由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利用社会结构发展变化为核心推动力,最后引导整个社会朝着市民社会发展;从人口学发展层面分析,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流动,依靠人口流动为核心推动力,扩大城镇化发展规模,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根据地理学层面分析,城镇化是指农村向城镇发展,依托生产力流动方向变化为核心推动力,最终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
国外学者在城镇化的研究过程中注重多方面的理解,首先,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其次,是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在他们看来,影响城镇化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其中包含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孔凡文和许世卫),美国学者沃纳·赫希在《城市经济学》中对城镇化作出了全面的解释;日本学者田浩之对城镇化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这些学者的表述都能体现出影响城镇化的具体因素。针对城镇化的定义,部分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包括蔡孝、饶会林、李树琼、成德宁等。这些学者都着重研究人口的城镇化集中、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城镇规模的夸大及发生此变化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指乡村的城镇化转变,其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总体而言,由于农村人口及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因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生活观念不断改善,城市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学科对城镇化内涵的理解见表3-4。(www.xing528.com)
表3-4 各学科对城镇化内涵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