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对象与要素简介

会计对象与要素简介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会计对象的内容下面以企业为例,说明会计对象所包含的内容。在会计核算上要准确地反映这些经济事务并揭示各类经济事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及时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资料,就必须要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即将会计对象按一定方法分解成各构成要素,即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会计对象与要素简介

一、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就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会计并不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的所有方面,而只能核算和监督用货币表现的那些方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如下内容:一方面,劳动者使用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新产品,将原来的生产资料消耗掉,将新的产品生产出来,这一物资流动过程体现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使用价值方面,是物资运动;另一方面,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创造出新的价值,转移过来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就构成了新产品的价值。新产品的价值通过交换加以实现,并进行分配。这一货币流动过程体现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价值方面,是资金运动。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第二个方面,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内容

下面以企业为例,说明会计对象所包含的内容。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化两种形态,资金运动也不例外,也有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1.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即资金。资金由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投入企业而形成。前者构成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构成了企业的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形成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流动资产,另一部分形成了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为代表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

图1-3 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和权益总值,权益总值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是企业资金的占用,权益是企业资金的来源,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如图1-3所示。

2.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各个阶段不断转变形态的结果,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

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三种形式。

首先,是资金投入过程。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和控制一定数量的财产物资,作为完成目标的基础。这些财产物资可以由国家投资、法人单位投资和个人投资,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等方式取得。

其次,是资金周转过程。制造业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资金投入企业后,就要在这三个过程中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供应过程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购建房屋、建筑物,购买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成企业的固定资产;用货币资金购买生产所需的劳动对象,形成各种材料物资。这样,资金就发生了变化,由货币资金转化为固定资金和生产储备资金。生产过程是指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等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先生产加工成在产品;当生产加工全部完成,生产出产成品。在生产过程中,资金形态发生两次变化: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物资时,先由储备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当产品完工入库后,由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销售过程是指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发运给购买单位并取得销售收入,收回货币资金的过程。这时,资金形态由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

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顺次通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各种不同的形态,然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称为资金的循环。企业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

资金的周转过程也是资金的耗费、收回过程,资金耗费构成企业的费用、成本,资金收回形成企业的销售收入,把收入和费用进行比较,就能确定企业的盈亏。收入、费用和利润就形成了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如图1-4所示。

图1-4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最后,是资金退出过程。它是指企业的某些资金由于各种原因退出企业范围,不再继续参加资金周转。制造业企业的整个资金循环周转过程见图1-5。

图1-5 制造业企业资金循环周转图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过程分为商品购进和商品销售两个过程。在前一个过程中,主要是采购商品,此时,货币资金转换为商品资金;在后一个过程中,主要是销售商品,此时,资金又由商品资金转换为货币资金。在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也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它们表现为商品的流通费用。在销售过程中,也会获得销售收入和实现经营成果。因此,商业企业的资金沿着“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的方式运动。其具体内容也是静态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动态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商业企业的整个资金循环周转过程见图1-6。

图1-6 商业企业资金循环周转图

二、会计要素

会计核算的对象,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其运动。在实际工作中,它表现为企业方方面面的经济事务。在会计核算上要准确地反映这些经济事务并揭示各类经济事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及时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资料,就必须要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即将会计对象按一定方法分解成各构成要素,即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它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也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我国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要素的构成见图1-7。

图1-7 会计要素构成图

(一)资产

1.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即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购货意愿或者计划,只要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确认为存货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是由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都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练一练

10月2日,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报来一项计划,打算11月份购买一台新的机器设备,用以替换即将报废的设备,请问企业目前能不能把将于11月份购买的新设备确认为资产?

分析:目前,企业还不能把新设备确认为资产,因为企业还未与设备供货商签订购买合同,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即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所以,将于11月份购买的新设备不能确认为资产。

(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一项资源要作为资产来确认,应该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资产,如企业自有的机器设备。但对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尽管企业不拥有所有权,但融资租赁的合同期接近于该项资产的使用寿命时,表明企业实际控制了该项资产的使用及其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所以,应当确认为企业资产。也就是说,一项资源要作为资产来确认,该资源是由企业拥有所有权,或者虽然不拥有所有权但应为企业所控制,否则,不能作为资产。

读一读

融资租赁的概念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一般指金融租赁公司或信托公司)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或出卖人的选择,从出卖人那里购买租赁物(如某大型生产设备),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交易。

融资租赁的租金大致相当于以租赁物的购置金额为基数,按市场利率计算的本息合计值。从实质上讲,融资租赁相当于分期付款购买。

在融资租赁方式下,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这里的“大部分”是指租赁期占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

在融资租赁交易中,承租人对租赁物几乎都要留购。在留购之前,租赁物的所有权暂时是出租人的。留购的金额一般是象征意义的价格,远低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这里的“远低于”指“小于等于25%”),通过留购,出租人才能把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给承租人。

经营租赁的概念

经营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形式,它是指出租人不仅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使用权,还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保养、保险、维修和其他专门性技术服务的一种租赁形式。经营租赁是一项可撤销的短期租赁业务(融资租赁不得随意撤销)。例如,某公司在产品生产的旺季,短期租赁一间厂房使用,租期为6个月,月租金为8 000元。

练一练

企业某车间有两台设备,A设备是以经营租赁方式获得的,B设备是以融资租赁方式获得的,目前,两台设备都在使用中,请问A、B两台设备是否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分析:A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获得,企业对A设备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A设备不应确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B设备以融资租赁方式获得,企业对B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权利,即企业对B设备拥有实际的控制权,因此,B设备可确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3)资产必须是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都应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企业通过收回应收账款、出售库存商品等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也可通过对外投资以获得股利或参与分配利润的方法间接获得经济利益。按照这个规定,企业的一些已经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如已经报废的机器设备、已毁损的存货、已经无望收回的债权等,都不能再作为资产来核算和列报。即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能确认为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则不能确认为资产。

练一练

企业有一批材料物资,因为发生水灾,全部毁损变质,不能使用,请问该批物资是否能够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分析:该批物资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由于该批物资已经全部毁损变质,不能使用,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应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2.资产的构成

资产总是占用在经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具有不同的具体形态,资产按其流动性的强弱,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资产的构成见图1-8。

(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按其变现能力的大小又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图1-8 资产的构成

①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投资,包括以交易为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④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存货主要包括库存商品(产成品)、生产成本(在产品)以及在途物资、原材料、周转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各类材料。

(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

①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取得被投资单位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交易或出售的投资。它包括对子公司的投资、对合营企业的投资、对联营企业的投资等。

②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1个会计年度有形资产

③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④其他资产是指除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就是说,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是一种现时的经济责任。至于那些正在筹划的、未来的交易或事项是不会产生负债的,在会计上也不能作为负债处理。例如,企业因赊购商品产生的应付账款就是一种负债;而在赊购商品这种行为发生之前,自然不会存在应付账款这项负债。再如,银行借款是因为企业接受了银行贷款产生的还贷义务,是一项负债;而如果仅是打算借款,借款行为发生之前自然不会存在银行借款这项负债。

练一练

1月1日,企业财务部进行预算,打算在3月份向银行借入50 000元,用于临时资金周转所需。请问企业目前能不能把这笔50 000元的借款确认为企业的负债?

分析:目前,企业还不能把这笔50 000元的借款确认为企业的负债,因为这笔借款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不符合负债的定义,所以,将在3月份发生的借款目前不能确认为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即负债会在未来的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例如,企业赊购一批商品,商品已验收入库,但尚未付款,该笔业务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就是企业的一项负债,该负债需要在未来的某一时日通过交付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清偿。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这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

(3)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经承担的义务,至于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就不能确认为负债。这里所指的现时义务,既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必须依法执行。例如,企业购买商品时形成的应付账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各项税款等,均属于企业应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例如,企业的一项销售政策是对售出的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则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在预期将会发生的修理费用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即预计负债。

2.负债的构成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负债的构成见图1-9。

图1-9 负债的构成

(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

①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②应付及预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③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应付给职工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受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www.xing528.com)

④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⑤应付股利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在实际支付前形成企业的负债。

⑥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利息。

(2)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超过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①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②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长期债券。

③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其实质是企业从投资者手中所吸收的投入资本及其增值。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称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见图1-10。

图1-10 所有者权益构成

读一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由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发生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等原因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主要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

第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但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又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资本公积。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等。

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它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应计入资本公积;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应计入利润。

第三,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各年累计数),企业的盈余公积经批准可以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股本)、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另一部分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未分配利润。

(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缴资本,包括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财产物资等。在股份公司,股本就是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是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等。

(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构成一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反映,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形成反映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平衡公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四)收入

1.收入的概念及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例如,制造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从事商品销售活动、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商业银行对外发放贷款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可以确认为收入。有些交易或事项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由于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流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收入,例如,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收益就不能确认为收入,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企业取得收入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那些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企业对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应当收到现金或者在未来有权收到现金,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既增加了企业的资产,又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所以,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同理,企业从第三方或客户那里代收的款项,如预收的货款、代收的利息、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等,既增加了企业的资产,又增加了企业的负债,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

2.收入的构成

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收入的构成见图1-11。

图1-11 收入的构成

①主营业务收入也称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其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如制造业企业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服务业的劳务收入。

②其他业务收入也称附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制造业企业出租包装物、销售原材料等取得的收入。

③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后的净额。

需要加以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收入是狭义的收入,是指营业性收入。广义的收入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和罚款收入等。

(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及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制造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购买或销售商品等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构成费用。有些交易或事项虽然也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不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其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企业的损失,而不是费用。例如,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发生的净损失、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财产毁损等,不应将其确认为费用,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2)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减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如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费用一定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属于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不构成企业的费用。

2.费用的构成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两大类。前者是和产品相联系的,要有实物承担者;后者是和期间相联系的,一般没有实物承担者。

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称为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对于某一产品上归集的生产成本而言,只有在该成品完工并且已经销售,确认产品销售收入时才将已销产品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已销产品的成本称为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另一类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期间费用和其他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费用主要包括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费用的构成见图1-12。

图1-12 费用的构成

(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具体又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

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外购半成品、包装物、辅助材料等。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合称直接费用,当直接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

间接费用也称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薪酬、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等,它一般不能直接计入某项产品成本,而须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

(2)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按照其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地位,营业成本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根据收入准则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3)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而是直接冲减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它包括企业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等。管理费用的受益对象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

销售费用是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等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它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它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4)其他费用。其他费用主要包括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金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需要加以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费用是狭义的费用,是指营业性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和非常损失等。

(六)利润

1.利润的概念及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其余额即为利润;反之,则为亏损。从企业的产权关系看,企业实现的利润属于所有者,企业发生的亏损最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因此,利润的实现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而亏损则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2.利润的构成

利润来源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表中,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利润的构成见图1-13。

图1-13 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之和)减去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之和)、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金额。它是狭义收入与狭义费用配比后的结果。

(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它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配比后的结果。

收入、费用与利润这三个要素构成另一组,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反映,也是构成利润表的要素,形成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基本公式,即:

利润=收入-费用

总之,六大会计要素的构成可用图1-14表示。

图1-14 六大会计要素的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