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初设
本书在对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于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辅以专家咨询基础上,综合考虑主导社会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初步构建出针对主导社会企业两类主要候选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1)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初设
根据我国非营利组织特点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初步构建了主导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的指标体系(表4-1)。该评价指标体系将组织协同性、社会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外部环境四要素设置为一级指标,并在4项一级指标下设置与之对应的19项二级指标。
表4-1 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初设
(2)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初设
传统商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具有较高价值创造能力。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与专家意见,从主导社会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考虑的企业间相容性、社会效益、持续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及外部环境等要素入手,将指标体系初设成由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表4-2)。
表4-2 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初设
2.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筛选
(1)评价指标筛选方法介绍
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本书先采用鉴别力分析法来确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和重要性,后采用相关分析法来筛选重复或相关性过强的指标。
1)鉴别力分析法
鉴别力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指标数据的差异信息来选择信息量丰富和作用大的指标的方法。在不同评价单元间,如果指标值表现出显著差异,则认为该指标具有较强鉴别力,即能够较好分辨各指标间的信息;反之,如果指标值表现出细微差别甚至无差别,则认为在综合评价的对比分析过程中该指标不能提供任何信息,应剔除之。本书拟采用离散系数来度量指标鉴别力。离散系数又称变异系数,其与指标鉴别力呈正相关,即指标值的离散系数越大则其鉴别力越强,离散系数越小则鉴别力越弱。其具体计算方法为:假设指标体系共设有m个评价指标,n个单位对其进行单独评价,xij表示第i个评价单位对第j个指标评价的数值,则各指标的均值xj和标准差sj如公式4-10和公式4-11所示:
各评价指标的离散系数vj利用上述公式得出的均值和标准差,通过公式4-12计算得出。根据指标离散系数的计算结果,以经验数值0.2为阈值,删掉鉴别力弱即离散系数小于0.2的指标,以解决初设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鉴别力低的问题。
2)指标相关分析法
指标相关分析需要计算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并确定临界值,而后比较简单相关系数与临界值,以删除相关性较大一组指标中的一个指标。在主导社会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通常会受到指标间相关性的影响。指标间的较高相关性可能导致重复使用被评价对象信息,不仅使评价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也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本书运用相关分析法筛选指标,首先分析各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间的相关性,确定0.5为临界值,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5的那些对评价目标影响不显著的指标;而后分析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以0.7为临界值,通过比较各指标间相关系数与临界值,在相关系数大于0.7的指标对中删除其中的一个评价指标。
(2)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筛选
依据初设指标本书首先设计出一套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type5级量表。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对评价指标的认可程度选择“非常重要、重要、不确定、不重要、非常不重要”选项并对应取值为5、4、3、2、1分,分值越高代表评价指标越重要。根据研究需要和自身情况,本书以社会企业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社会企业家及潜在社会企业家为调查对象,这些人对社会创业及社会企业发展有着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某些调查对象所在的机构也正面临着或经历过合作伙伴选择。问卷调查整个过程历时两个半月,通过现场发放、电子邮件、问卷星等方式共计发放问卷245份,回收148份,回收率为60.41%,其中《主导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这部分的有效问卷为1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46.53%,数据分析运用SPSS17.0进行。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4-3。
表4-3 第一部分问卷内容的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续表)
1)指标鉴别力分析
根据离散系数计算方法,对问卷回收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求出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19个初设指标的离散系数,具体结果如表4-4所示。
表4-4 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初设指标的离散系数
由上表可知,U22与U31两个指标的离散系数分别为0.1594和0.1587,均小于0.2的阈值,应删除,其他指标暂且保留。由此便解决了初设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鉴别力低的问题,提高了指标的代表性和重要性。
2)指标相关分析
为识别并删除那些对评价目标影响不显著的指标,本书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确定各二级指标数值与一级指标平均值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并以临界值0.5为判断依据,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5的对评价目标影响不显著的指标。软件分析得出的各评价指标与其对应一级指标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如表4-5所示。
表4-5 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四个层面的相关分析结果
注:**表示在0.01(双侧)的水平下显著相关;*表示在0.05(双侧)的水平下显著相关。
笔者发现各个指标对各评价目标均有显著影响(简单相关系数均高于临界值0.5),指标得以全部保留。说明本书搜集的指标针对性较强,被调查对象认可程度比较高。
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相关分析只是检验了单个指标对总体得分影响的显著性,并没有消除各二级指标间的相关性。因此,本书继续使用SPSS17.0对各二级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0.7为临界值,在相关系数大于0.7的指标对中删除其中鉴别力较低的一个,具体结果见表4-6。
表4-6 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相关系数过大的指标对
初设评价指标经筛选后,主导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如表4-7所示。其中U14、U22、U23、U32、U33为定量评价指标,其余为定性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既避免了指标间的重复交叉,又能较有效和全面地反映候选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的基本情况。
表4-7 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筛选后的指标
(3)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筛选
在所回收的148份问卷中,《主导社会企业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有125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51.02%。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4-8。
表4-8 第二部分问卷内容的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指标鉴别力分析
主导社会企业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22个初设指标的离散系数经过对问卷回收数据进行计算后,其具体结果如表4-9所示。
表4-9 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初设指标的离散系数
由表可知,本次筛选将删除U35这一离散系数小于0.2的指标,保留其他指标。
2)指标相关分析
通过SPSS17.0分析后,我们发现各个二级指标与各自一级指标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均高于临界值0.5,没有可剔除指标,如表4-10所示。
表4-10 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五个层面的相关分析结果(www.xing528.com)
使用软件分析各二级指标间的相关性,以0.7为临界值,在相关系数大于0.7的指标对中删除其中鉴别力较低的一个,具体结果见表4-11。
表4-11 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相关系数过大的指标对
经过筛选后形成的主导社会企业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12所示,其中U22、U23、U31、U33为定量评价指标,其余均为定性评价指标。
表4-12 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筛选后的指标
3.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诠释
(1)非营利组织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诠释
1)组织间协同性
U11公益宗旨与使命愿景的清晰度:指组织对自身公益宗旨、服务对象和领域、使命愿景等界定的清晰程度。
U12对主导社会企业社会目标及使命的认同度:指非营利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认同非主导社会企业建立的社会目标及要达成的使命愿景。
U13对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视程度:指组织能否较好理解并高度重视主导社会企业的各种合理要求。
U14未来合作领域中组织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指非营利组织在与主导社会企业即将开展合作的目标领域中从事相关实践活动的年限。
2)社会影响力
U21组织社会美誉度:指媒体及社会公众对组织活动的宣传力度与肯定程度。
U22最近一年内组织提供服务项目的总数:指组织在最近一年内由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个数与组织直接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个数的总和。
U23最近一年内接受组织各项服务和帮助的人次数:指在最近一年内,接受组织开展的如中介服务、助老助残服务及其他各类社会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次数。
U24主要利益相关者对服务项目的满意程度:指接受组织服务的对象对组织服务的满意程度。
3)可持续发展能力
U31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与执行力度:指组织管理制度章程的科学、合理和健全程度,以及组织是否是在此管理制度章程的基础上运营的。
U32培养与引进优秀员工的能力:指组织年度员工培训总投入占组织年度总支出的比率,及年度新增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人数的比率。
U33资金筹集能力:指组织年度总收入及其与上一年相比的增长率,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各类捐赠;政府拨款或补贴;境外资金注入;组织会费、服务收费等。
U34组织负责人的工作经验与领导能力:指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领导者)先前行业经验或创业经历的丰富程度,及其在组织经营过程中发挥出引导作用确定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4)组织外部环境
U41自然地理环境:指组织所处地理位置与主导社会企业的临近程度及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U42经济与技术环境:指组织所在区域的经济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区域经济技术发展前景的好坏。
U43社会文化环境:指组织与所在当地社区关系的融洽程度,社会公众、社会舆论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对组织发展的支持程度。
U44政治法律及制度环境:指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对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以及现行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2)传统商业企业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诠释
1)企业间相容性
U11企业间企业文化的相容性: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与主导社会企业是否具有相似、相容的企业文化。
U12企业间管理理念和体制相容性: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与主导社会企业在管理理念、风格、模式、方法及机制上是否和谐一致或类似。
U13企业间发展规划的相容性: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与主导社会企业在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目标上是否存在一致性。
2)社会效益
U21企业信誉水平: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在还贷准时性、付款及时性、合约履行程度、服务全面性、企业地位等方面综合信誉水平的高低。
U22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就业效益: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数。
U23企业用于社会捐助及社会投资的费用总额: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用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社会投资的费用总额。
3)持续经营能力
U31财务状况:主要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这里表现为该企业的年度营业利润率,计算公式: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通常企业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其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U32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在未来是否有稳定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U33企业对员工培训发展的重视程度: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的程度,主要表现为近一年内企业员工培训总投入占企业总支出的比率。
U34社会资本及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对各种社会资本及网络资源的识别、获取、配置及整合能力。
4)管理能力
U41战略规划能力: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制定近、中、长期战略目标及其实施计划并将其进行分解并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能力。
U42学习创新能力: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是否形成了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及其产品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强弱。
U43合作协调与冲突解决能力: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建立与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合作、信任关系的能力,及其处理与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矛盾与冲突的能力。
U44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指综合衡量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在员工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的合理程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备程度。
U45市场营销能力: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对市场的了解程度、营销体系对市场的适应性及营销的网络化程度。
5)企业外部环境
U51自然地理环境: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与主导社会企业的临近程度及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U52经济与技术环境: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区域经济技术发展前景的好坏。
U53社会文化环境:指候选传统商业企业与所在当地社区关系的融洽程度,社会公众、社会舆论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对企业发展的支持程度。
U54政治法律及制度环境:指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对候选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以及现行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